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一批科技成果为贵州抗旱减灾提供重要支撑
  文章来源:新华社 记者 石新荣 发布时间:2010-05-05 【字号: 小  中  大   

在百年未遇的西南地区旱灾面前,中国贵州省科研人员将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喀斯特山地积雨节水农业技术、旱育稀植技术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应用到抗旱救灾中,为贵州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旱情发生伊始,贵州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将黔优88、奇优894、黔优568等抗旱能力较强、产量潜力大、适宜推迟稻区播种的水稻早熟品种推向农户。

此外,为有效应对旱灾,贵州大学有关专家将“黔橙3号”优质脐橙与抗旱砧木组合嫁接苗在旱区推广,有效减少了果农的因灾损失。据了解,“黔橙3号”是贵州大学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贵州喀斯特山区优质柑橘产业化技术成果转化”的一项科技创新。

记者还了解到,灾情面前,肥水耦合洞穴式节水湿润灌溉技术、喀斯特山地积雨节水农业技术、旱育稀植技术等一大批多年来积累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成果崭露头角,为抗旱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撑。

贵州大学的樊卫国教授在“十五”期间承担省科技攻关项目时,根据贵州喀斯特山地水资源匮乏的特点,自主研发成功肥水耦合洞穴式节水湿润灌溉技术,运用该技术,水肥可以直达作物根部。经过修改完善,该技术应用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4千亩脐橙新品种示范园,收到了良好的节水效果。

从以色列学成归国的贵州大学教授程剑平研发了喀斯特山地积雨节水农业技术,平时将雨水收集于喀斯特山区经过防渗处理的凹地,干旱时利用节水装置对农作作进行灌溉。贵州省长顺县威远镇和黔西县太来乡运用该技术后,尽管今年旱魔肆虐,但这两个地方却依旧桃李芬芳、一片葱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