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我科学家发现世界首批耐高辐射真菌
为环境修复、核废料处置等提供可行途径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朱彤 发布时间:2010-04-12 【字号: 小  中  大   

来自我国新疆的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并分离出一种耐高辐射的真菌和一种放线菌,地球微生物家族中又多了两种耐高辐射的成员。

“在一般的情况下,人在5戈瑞(辐射强度的计量单位)的辐射下只能存活1小时(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辐射剂量即相当于10戈瑞);普通细菌在2000—5000戈瑞的辐射下也会全部死亡;而我们发现并获得了耐10000—30000戈瑞辐射的微生物。”4月7日,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石玉瑚说。

2003年起,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在科技部支持下,对新疆高放射性污染土壤进行了耐辐射微生物资源研究。去年年底,终于获得了耐10000—30000戈瑞辐射的各类细菌、放线菌、真菌(含酵母菌),并初步确定耐辐射微生物新科1个,新属10个,新种20多个。其中耐辐射放线菌和耐辐射真菌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和分离出来的。

石玉瑚认为,发现耐辐射真菌的最大意义是实现了耐辐射微生物从原核向真核的跨越。“这为探索耐辐射微生物的生命起源与进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世界气候变化对生物影响提供新的解释”。此外,这些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积极参与者,对于环境修复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耐辐射真菌具有超强辐射抗性,将为污染环境修复治理、核电站与核废料的安全处置、航天航空应用、农业及医疗新产品研发等提供可行途径。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