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天宫一号”2011年发射 两年实现三次对接
  文章来源:新华网 记者 任沁沁 隋笑飞 发布时间:2010-03-04 【字号: 小  中  大   

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3日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并在2年时间内逐步实现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三次交会对接试验。

此后,“天宫一号”可以被改造为一个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共分“三步走”。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通过神舟五号和六号已圆满完成,把中国航天员送上天,完成了多人多天飞行,而且能准确回到预定地点;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这一阶段要攻破四项技术关键,为第三步的空间站建设做技术准备。

戚发轫介绍说,空间实验室阶段是目前正在进行的阶段。它的第一项技术关键是出舱活动,神舟七号完成了这个任务;第二个技术关键是交会对接,通过“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2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太空对接,突破并基本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目前,国外交会对接技术已趋成熟,开始应用在大型航天器组装上。

而第三个技术关键是补加,为飞行器补给推进剂、空气、水、食品等;第四个关键则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

戚发轫透露说,神舟八号是无人飞船,神舟九号、神舟十号是载人飞船,将搭载2到3名航天员。届时,飞船上不排除搭载来自台湾的种子。

此外,低碳的理念也被应用到航天科研中。“原来的推进剂主要成分是有污染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现在将逐渐改用液氧、煤油等。”戚发轫说。

戚发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