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地表柯石英形成新机制获实证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社 发布时间:2009-12-23 【字号: 小  中  大   

“地球板块折返假说”一直是解释地表柯石英形成机制的唯一主流学说,然而近年来,我国学者苏文辉带领的研究小组陆续发表论文,对这一假说发起了挑战。近日,意大利和法国的联合研究小组公开发表了论文,实证了苏文辉等提出的柯石英形成新机制的正确性。

由于石英、柯石英等矿物在地质学中是作为重要的压力标志矿物,研究这些高压变质岩,对了解大陆碰撞、壳幔动力学过程、地壳物质埋藏深度、矿藏形成条件等重要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地表柯石英形成机制的传统理论,是人们以1953年在实验室中合成出石英的高压相柯石英的高压数值为依据,用来推测地表中出现天然柯石英的形成机制而提出的“地球板块折返假说”。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教授苏文辉与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的同行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共识项目的支持下进行密切合作,通过对地表柯石英的形成机制深入系统的研究,发现由局域动态碰撞引起的石英非晶化及其过程中出现的中间亚稳态,有利于柯石英的形成;柯石英可由长时间的“静高压变质作用”向短时间的“冲击变质作用”转变;同时,他们提出地表中因组成物质和应力的不均匀性,可形成许多小尺度不均匀局域高压微区,“无需”经过板块折返,其在造山带的断裂带剪切带中,受外界因素(如地震波和/或挤压剪切力等)的影响,容易形成柯石英,是可能性最大的地表柯石英形成机制的新假说,挑战了过去的传统假说。

相关研究成果《一种由α-石英到柯石英转变的新途径》、《具有剪切应力的局域机械碰撞对由静高压引起的α-石英到柯石英相转变的影响》、《柯石英最小静态形成压力与地表柯石英形成新机制及其地学意义》等多篇论文相继联名发表在《自然科学进展》、《美国物理评论B》等国际学术期刊上,评审者认为,论文“提供了一种亚稳的途径,利用它对柯石英可能在地表中形成作出新的阐述”;“结果的可信度很高,是有重要原始创新的科学发现”,是“对主流观点一次有力的挑战”。然而,上述结果是在实验室人工高压合成样品中获得的,尚没有天然矿物样品的数据。

近日,意大利和法国的联合研究小组R.帕尔墨利等科学家,在《变质地质学杂志》(J Metamorphic Geolog.)发表了一篇论文。该文利用阴极发光、喇曼谱、显微镜和同步辐射原位显微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天然的不同榴辉岩中石英单晶包裹体的样品,实证了苏文辉等提出的柯石英形成新机制的正确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