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南京长江隧道全线贯通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24 【字号: 小  中  大   

8月22日,南京长江隧道全线贯通。画面左侧是当日贯通的右线隧道,画面右侧是今年5月20日贯通的左线隧道洞口。新华社记者 陈琪摄

8月22日上午,南京长江隧道右线盾构机转动着巨大的刀盘,冲破了最后一层加固区,实现顺利贯通。继左线隧道于5月20日胜利出洞,由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承建的南京长江隧道工程迎来了隧道全线贯通,这标志着中国长江流域工程技术难度最大、地质条件最复杂、挑战风险最多的越江隧道成功攻克了施工中的难题,取得了特殊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达到了一个新的施工技术水准。

六大挑战考验隧道施工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长江三桥之间,南起南京市主城区的滨江快速路与纬七路互通立交,北至浦口区的宁合高速公路入口,设计为双向6车道、行车时速80公里的城市快速路。穿越长江的左右线盾构隧道总长度为6042米,工程总投资约33亿元人民币。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由中国铁建出资80%,南京交通集团、浦口区国资公司分别出资10%共同组建了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这是南京市政府第一次采用项目法人市场化招标方式进行建设的大型BOT项目,也是南京市实现跨江发展,推动两岸经济联动发展的重大工程。

据国际岩石力学会前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主任钱七虎介绍,南京长江隧道是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超大型盾构隧道中,所经地质条件最复杂、技术难题最多和施工风险最大的工程,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江第一隧”。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面临着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和挑战,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大”,南京长江隧道使用的盾构直径超大,开挖直径达到14.97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之一,盾构机尺寸的增大使施工难度和风险呈几何级增长;二是“高”,施工中承受的水土压力达到6.5kg/cm2,居目前超大直径盾构水下隧道项目之首;三是“深”,隧道最深处达到江底60米,地层透水性极强,所有水头压力均直接作用在隧道上,江底掘进风险巨大;四是“薄”,江底盾构覆土厚度超浅,江中长150m的冲槽地段,隧道上方覆土厚度只有约10.79m,且地质为粉细沙层,施工坍塌冒顶风险极大;盾构机始发和接收超浅埋,隧道洞口段上方覆土厚度仅5.5m,在同类隧道中埋深最浅;五是“长”,盾构水下一次掘进距离长,地质条件复杂,在掘进过程中刀具更换极为困难,两条双向六车道的3020m的盾构段隧道掘进需一气呵成,对刀具保护要求极高;六是“险”,在设计方面,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的设计理论和经验在国内几乎是空白,国外经验也不足。施工方面,地质条件异常复杂,隧道在江底穿越淤泥、粉细沙、砾砂、卵石和风化岩层,透水系数是黏土层的1000倍以上,且松散容易坍塌,高透水、高水压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世界同类工程的风险防范极限。

自主创新破解工程难题

自2005年3月奠基、9月开工以来,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项目建设单位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及设计单位中国铁建第四勘察设计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程建设,从树立百年精品工程的角度,始终高扬科技先导、开拓创新的旗帜,用科研的力量和先进的管理力推工程攻坚克难,不断破解世界级技术难题。工程在设计方案上第一次采用“双院制”的设计模式,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全面设计,上海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设计咨询,相互取长补短,从源头上保证了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方案的精确可行。南京长江隧道公司和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坚决贯彻“稳字当头,安全第一,万无一失,确保成功”的建设方针,组织专家团队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项目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科研经费,完成了30余项专题论证,申报专利15项,并就5项大课题29项子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填补了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其中超大型管片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示范课题。

南京长江隧道依靠专家团队和科研成果的技术支撑,在全体参战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左右线盾构成功穿越了进出洞超浅覆土、长江大堤、强透水地层、圆砾砾砂复合地层、江中冲槽超浅覆土等各种复杂地质地段,在攻克诸多世界级难题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技术上的创新和重大突破。工程在超大直径盾构超浅埋始发过程中采用了“高压旋喷+降水+冷冻”三重保险的综合加固控制措施,将始发风险化解为零;在6.0kg/cm2的高气压条件下进舱对磨损刀盘刀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进行修复,并保证了掌子面的长期稳定可靠,这在国内盾构领域施工尚属首例;左右线盾构在穿越江中覆土最薄、冒顶塌方风险最大的江中冲槽段时,采用了“精确控制最佳掘进参数、一次快速掘进通过”的非抛填穿越方案顺利通过该地层,并创造了单班12小时掘进17米、日掘进32米、周掘进170米和月掘进564米的世界同类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江底施工的新纪录;盾构机穿越砾砂圆砾复杂地层时,刀具出现严重磨损,在更换刀具所需的周期长、风险大、成本高的情况下,中铁十四局集团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指挥部坚持以我为主、开拓创新的思想,经过反复研究、试验验证,成功研发了适合复合地层施工的新型刀具,其使用寿命比原进口刀具提高了近15倍,该项研究已经申请专利,并为进口设备配件的国产化提供了成功案例,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施工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在南京长江隧道两条盾构施工中,左线盾构还实现在江中近距离零变形超越右线盾构的施工,这在国内大直径盾构施工中也是第一次。

助力南京城市发展

南京长江隧道建设过程中,先后组织了送培、岗培3000余人次,对所有进场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无论是内部职工还是外聘人员,都坚持先培训,持证上岗,员工接受培训率达95%以上。通过对先进设备的学习了解、对高端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在施工中的实践锻炼,目前通过该项目已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业务精湛、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他们已经锻炼成长为本职岗位上的能手和骨干,并积极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京长江隧道左右线隧道均安全顺利实现贯通,成型的隧道光滑平整、美观整洁、不渗不漏,管片拼装无错台,管片生产和隧道施工工艺、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受到国内外专家和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德国海瑞克公司常务副总裁雷曼先生赞叹地说:“隧道的工程质量绝对排在世界前列的水平。”日本盾构专家称赞南京长江隧道的管片质量“真的非常非常的好”。

随着南京过江隧道的建设,位于江北的浦口区和江南出口的江心洲岛将成为最大收益者。今年,江心洲吸引了新加坡的900亿投资,打造大型的生态城项目。浦口区政府则规划建设一个72平方公里的江北新城,打造中央商务区、纬七路片区和三桥片区,建立集聚中高端产业项目、极富发展潜力、解决大量人口就业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今明年纬七路过江隧道将全线通车,标志着跨江格局形成在即,将有效促进浦口投资价值的提升和城市能量的释放,是浦口正式对外展示形象的起点。”浦口区相关负责人说。

出于对未来交通便利和发展机遇的预期,近两年江北工业投入得到加速扩张,开发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形势喜人,浦口区积极创建“最佳投资创业区”,精心举办各类推介活动,积极参加南京重洽会,成功签约了世纪金源、南京国际科技园、东方置地、乔波冰雪世界等重大项目,重点投资的台湾富士康项目近期将正式开工建设,世纪金源项目和东方置地项目已在5月份南京重洽会上签约,将在年底前启动,美国投资的GMAC项目即将签约。这些大项目的启动建设将对浦口带来巨大的拉动效应,南京的江北地区正在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