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际动态
液体中的纳米粒子可用于存储信息
有望制造出新型脑植入设备,提升人的脑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刘霞 发布时间:2014-08-13 【字号: 小  中  大   

  美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用悬浮在水中的纳米微粒来存储照片、视频和其他文档信息。这种名为“湿计算”的数据存储方法有望被用于制造更好的人脑植入设备,大幅提升人的脑力,让人能更快进行计算或回忆起更多信息。

  在最新研究中,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借用所谓的“胶质簇”(一种微粒,当置于液体中时,其能改变状态)来存储信息。研究人员表示,纳米粒子的这种状态的变化可以像0和1一样,被用来为信息编码。而且,一汤匙这样的纳米粒子液体就能存出大约1TB的信息,足以存储2000个小时的音频。

  领导这项研究的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材料科学教授莎伦·格罗特兹说:“我们希望通过最新方法证明,通过使用纳米粒子,我们能采用一种与传统硅芯片不同的方式来存储信息。”

  格罗特兹教授表示,这种纳米粒子组合就像魔方一样,围绕一个中心扭转。而且,一个由12个纳米粒子组成的、连接到一个中央球体的“存储簇”,就拥有约800万种独特的状态,相当于2.86个字节的数据,足以为三个文本字符编码。

  格罗特兹解释道,如果科学家们能计算出所有不同的模式,并且厘清其如何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那么,他们就有望采用这种方式为信息编码。

  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称,在最新研究中,该研究团队制造出了一个由四个粒子组成的“胶质簇”,这四个纳米粒子置于一个中央球体上。将液体加热,该球体会慢慢变大,纳米粒子会采用可预期的方式自我重组。

  不过,为了让这种液体存储实现运用,他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将大量液体内的胶质簇锁成正确的形状。

  研究人员表示,除了提升人脑的脑力之外,这一技术更直接的用途可能是制造具有生物兼容性的传感器,监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浓度。

  然而,该技术要想用于人体,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人员宣称,其最初的用途很可能是用在“柔性机器人”上。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软材料》杂志上。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