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来“心理梦工厂”了解你自己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赵广立 发布时间:2014-07-11 【字号: 小  中  大   

  前不久,一张“旋转的舞女图”广为流传:动态图上的舞女在有些人看来是顺时针转动,而有人看来是逆时针转动;同一个人看,有时候看起来是顺时针的,有时则是逆时针。

  这是怎么回事?果真如网上流传的那样,看到顺时针转的人属于使用右脑较多、看到逆时针属于使用左脑较多的类型吗?还有解读甚至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看到顺时针的情况、两种旋转同时能看到的情商高。难道这跟性别、人的情商也有关系吗?

  位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梦工厂”解开了《中国科学报》记者心中的谜团。原来,看到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区别并不像网上说得那么邪乎。其实,“舞女”一直是按照一个方向旋转的。当我们的视角是由一点向下看时,旋转的小人看起来多是在顺时针旋转;反之,当视角自下向上时,则多是逆时针旋转。这一特殊现象与我们一种知觉习性有关:人们通常偏向于从上向下看一个物体,而很少有自下向上看一个物体的机会。

  所以,拿这个实验给用脑划“左右派”并不科学。当然,“心理梦工厂”能告诉你的可远不止这些。你对时间是否敏感?你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你的工作记忆情况怎么样?你能不能做到一心二用?这些藏在“心理梦工厂”的答案,真的需要自己去寻找。

  你的一分钟有多久? 

  为什么“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而孤独的时候往往长夜漫漫?通过“一分钟有多久”的游戏测验,你可能就知道了答案。

  记者在“心理梦工厂”讲解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对“一分钟有多久”的测验。在测验过程中,记者和工作人员谈论一些其他话题,待记者觉得差不多1分钟的时候按下测验停止键,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74秒。

  对于这个结果,讲解人员解释说,人们对时间的认知包含时序和时距两个方面。时距是指两个连续事件间的间隔性或某一时间持续的时间段,而时序的知觉依赖于我们对变化的体验。一定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数量和性质会影响对时间的知觉:发生的事件数量越多、性质越丰富,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反之,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此外,人们的兴趣和情绪也会影响人们的时间知觉,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觉得时间短,当出现厌恶、无所谓的事情,就觉得时间过得慢。但当我们回忆往事时,则会产生相反效果: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越觉得时光长久;经历越简单,越觉得短暂。

  测测自己的反应和稳定性 

  讲解人员告诉记者,通过 “眼疾手快”“又稳又快”等心理游戏测验,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动作稳定性,还可以间接地了解自己是个急性子还是慢性子、是否易于过度紧张等。

  “眼疾手快”要求测试者注意随机掉落的彩棍,以在其掉落时及时握住。越及时说明反应速度越快;“又稳又快”需要测试者手握测试笔,执其依次穿过大小不一的各个圆管,并碰触管底金属触点,测试笔碰触到管壁即任务失败。完成任务用时越短说明越稳、越快。

  每个人的个体反应是有一定差别的。在心理学实验中,反应速度与紧张程度、注意力集中度有关,且男女有别;而动作稳定性是人在长时期练习过程中获得、巩固或暂时的联系系统,同时极容易受到情绪状态的影响。讲解人员说,在测验中容易紧张、性子急的人较容易失败。

  发现自己容易紧张也没关系,“放松荷花”会帮你放松心情。“放松荷花”是中科院心理所研发的基于HRV(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技术的心理自助调节放松系统。通过它,受试者可以进行生理反馈训练,学习平衡身心、减缓压力、提高行动效率的方法。记者坐上去戴上设备,随着屏幕上的呼吸引导,心情渐渐趋于平和,显示屏中阴雨天被阳光照耀代替,荷花花苞也绽放开来。

  与注意力有关的心理学现象 

  讲解人员还特意为记者介绍了两个与注意力有关的心理学现象。

  一个是一则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受试者观看一段录象,内容是两队身着白色和黑色运动衫的队员互相传接球的情形。研究者让观众尽量记住队员传球的次数,却让一个穿扮成黑猩猩模样的人中途大摇大摆地走过。录像放映完毕,多数人能够数清楚传球次数,却只有极少数人看到大猩猩。

  另一个是在驾驶汽车时,如果遭遇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需要密切注意路况以安全行车。而在路上经过了哪儿、遇到了谁,可能全然不知。

  原来,人类的思维与视觉的关系极为密切,杂乱的动态背景会干扰人们的余光,集中注意力的大脑会瞬间放弃对它们的识别。这也是骗子惯用的伎俩,他们会用一件与选定对象关乎重大的事情吸引注意力,当人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件事上的时候,心理学上称之为认知框架,进入这个框架之后,骗子的不实信息就被忽略了。

  在“心理梦工厂”,还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体验,其中揭示了许多的心理学奥秘。这里充分利用并融合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现有的科技资源,形成了较为规范可行的体验式心理健康科普及服务范本。这个暑期,不妨到此一游。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4-07-11 第15版 纵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