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学术会议

1月6日兰州化物所学术报告预告

2020-12-30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报告题目:催化剂表面微电场构建与有机污染物能量驱动的有机废水高效净化

  报告人:胡春 教授 广州大学 大湾区环境研究院

  报告时间:2021年1月6日 16:00-18:00

  腾讯会议:会议ID 408 965 201

  报告摘要:高能耗、低效率是目前水中污染物处理的技术瓶颈。通过材料表面微电场的构建,将有机物的能量以电子的形式引出,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中,可实现废水的自净化,且能显著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本次讲座将重点介绍广州大学环境学院团队在污水Fenton法处理技术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与学界分享如何通过表面微电场的构建,解决传统芬顿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瓶颈问题。借助表面微电场构建策略,过氧化氢、氧气等在反应中可以作为受主,引发界面的污染物的自由基链反应,实现废水的高效净化。

  报告人简介:胡春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1993年在吉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于1996年和2001年赴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合作交流。曾任中科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位委员会委员。2017年加入广州大学组建界面微观过程与水污染控制研究团队,任界面微观过程与水净化研究所所长,兼任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春是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水处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土木建筑与环境学报》等的编委。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2018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研究,在水深度净化与水管网输配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和技术突破,发展出表面微电场与污染物协同驱动水深度处理技术,解决水处理高能耗的难题,发现微生物铁循环,提出了管网腐蚀层稳定性判定水质指标。已在SCI源刊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多项授权专利,他引7000余次,连续多年入选为ESI环境科学高被引学者,主持承担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

  欢迎同学和老师参加本次学术活动。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