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时间:6月15日 上午9:50-12:00
地点: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光谷园区行政楼 2008会议室
报告人:刘志强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体外-体内”逐层递进关联分析策略的中药多维化学物质组精准辨识方法
报告人简介:刘志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科技部长春质谱中心主任,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化学三级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质谱分析方法重点研究室主任,吉林省中药化学与质谱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药活性筛选、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973计划子课题、国家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课题30余项。先后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自主研发的2个中药新药已获临床批件。在本领域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0余项,其中50余项已获授权,6项已实施。
报告题目: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of triclosan-antibiotics in environment and in vivo
报告人:伍建林教授
报告人简介:伍建林,现任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 助理教授,呼叫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特聘教授。从事基于炎症性脂肪酸和肿瘤代谢的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整合分析方法研究过敏性疾病、肿瘤等病理及药物作用机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Carcinogenesis、Anal Chem、Anal Chim Acta.、J Proteome Res等和合作在Gastroenterology、J Hepatol、PNAS等杂志上,发表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应用相关文章40余篇。
报告题目:应用蛋白组学技术评估药物肝毒性的新方法
报告人:李娜教授
报告人简介:李娜,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药物及健康应用研究院助理教授。从事中药相关的研究工作,包括采用各种光谱及色谱技术,尤其是质谱及核磁共振技术,对中药的活性及毒性成分进行分离、结构鉴定、中药毒性的作用机理及生物标记物的检测等,在Journal of Hepatology、PNAS、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等杂志上发表研究性论文50余篇。申请国际发明专利5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
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参加,请提前10分钟入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