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副刊专题 > 《科苑艺术》第二期 > 创作园地
怀念王心昌老师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23 【字号: 小  中  大   

王心昌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随着时间的逝去,越来越加深了我们对他的怀念。正如法国一位哲学家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只有当他离你而去的时候,你才能真正理解到他的价值和意义”。

我和中科院许多同志都在他的门下学习过山水。我们和王老师相识只有短短的五年。其中跟他学画焦墨山水三年。后两年他养病在家。但是,这短短的三年学习,使我在山水画上获益匪浅。我的画开始多次在国家博物馆和太庙中展出并获奖。虽然以前的老师也给过我许多帮助,但是平心而论,王老师的指点至关重要。在我心目中王老师是一位有着某种传奇色彩的良师益友。

王心昌老师个性鲜明,为人耿直,喜怒哀乐,易形于色。一位伟人说过“性格决定命运”。1960年王心昌老师从北京师范艺术学院毕业后,由于他的性格使他受到近二十年的不公正对待。放弃了画笔,拿起锄头。但是他的处世为人依然我行我素,自视甚高。我有时想,这也许就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中国文人性格吧。

1980年王老师调到首都师范大学任教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但他功夫犹在,才华难掩。诗词书画无不精通,张口就来,随手就有。不久,他的作品就开始陆续被国家有关机构(中国美术馆、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等)收藏。

1985年王心昌老师开始在海淀老龄大学教课。他非常强调要用情感去画画。他说:“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你对它们没有感情,你是画不出感人的作品的”。他对艺术的理解甚有见地。他告诫我们不要墨守陈规。他举了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他说:“一般按画理,主景设在画面中央显眼的地方。但是,不能绝对化。凡是看过京剧《空城计》的,都记得诸葛亮坐在舞台边上的城楼上抚琴并调侃着司马懿。但是没人怀疑他是主角,因为他是面对观众。而司马懿虽在台中央显眼的地方,但他背对观众,所以在视觉交流上,人们不会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他身上。这种处理安排正是艺术家的高超之处”。可以看得出,王心昌老师是一位不甘平庸的艺术家。

王老师是一个性情中人。相处久了,对学员感情深厚,在教学上毫无保留。他不要求大家必须画他那种风格的画。他说,大师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一个人去画你不喜欢的东西那是不可能画好的。他在对待传统问题上,眼界比较开阔。对古今中外画坛贤达他并不唯“名”是从。敢于用批判的眼光尽情评说,天马行空、旁若无人。这种为艺术实事求是的态度带着大家尽快完成“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做学问阶段的教诲,的确使人很快对中国画史有了一个明晰的了解。

我们很喜欢王老师评画。他的评点主要集中在整体感觉上,语句简要而深刻。例如有一次,我和另一位画友画了同一个风格题材,大家怂恿王老师进行评点。王老师只说了一句“这张大气,那张丰富”。这句话的涵义提纲挈领,耐人寻味。正因为王老师的评点直率、明锐,大家都希望能增加一些评画的机会。并且为此而焦急。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王老师的指点是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2005年他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资格。他不无感慨地说:“这是我二十年前就应该获得的……”这段时间王老师的心情是很高兴的。就在这一年,他与包括刘炳森在内的另外9位山水专业的师兄弟一起为老师白雪石筹办了“白雪石90周年画展”。在这次画展上,他和刘炳森的画同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年底,王老师也被海淀老龄大学评为先进教师。

王心昌老师2006年患病。2008年初,我负责组织他教过的同学与他在首都博物馆相聚,师生情谊场面感人。5月份,我又负责为他在海淀老年大学举办了一次师生画展。这次画展得到了校领导齐心校长与初世俊副校长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王老师在离开时恋恋不舍。毕竟他已意识到这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次告别,他在临上汽车前,望着大厦仔细看了一遍。此情此景,我的内心感到酸楚。心想,上帝既然创造了人类,为什么要让人们经受着这么多的苦难而无动于衷呢。

王心昌老师在艺术的道路上还没有来得及登上他完全可以登达的最高峰时,却因病匆匆离开了我们。我们多么希望他能再多教我们一些东西。共同将夕阳打扮得更加美丽。对于王老师的离去,我们深感失落。如今,王老师带着他的才华,去到黄宾虹、傅抱石的身边为伴去了。但愿王心昌老师在天堂里充满欢乐。(龙耀庭)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