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散文欣赏
与所一起走过55年
  文章来源:电子学研究所 荣树梅 发布时间:2011-10-17 【字号: 小  中  大   

 我所建所55周年的喜庆日子就要到了。我这个于建所初期来所工作,且未曾离开过所的老人,回顾与所一起走过的峥嵘岁月,心情无比激动,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说。

1956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我和老伴一同从公安部调到刚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融入到电子所职工队伍,从参加所大楼建设工地劳动开始,投身于电子所的建设。进所后,我被分配到所办公室从事收发和文书档案工作。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见证了电子所创业初期的艰辛;经历了“反右”的非常时期和“大跃进”年代上规模的日子;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苏联撤走专家,大家勒紧腰带共度难关的岁月。为加快所建设的进度,所领导与大家一起挑灯夜战的情景;顾德欢所长不吃夜餐,坚持与大家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在时隔半个世纪的今天仍历历在目。

在“文革”年代,我曾被划为“顾家村”成员,受过戴高帽游街的屈辱;曾被下放到所二车间劳动;也曾被下放到河北省文安县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我回所到五室做行政秘书和党支部副书记;1986年调所十室做专职党支部书记,直到离职修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科技事业迎来了生机勃发的春天,电子所的建设与发展也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经过几代电子所人55年的艰苦奋斗,电子所发展成了今天这样成规模、有威望、出重大成就,在我国某些学科领域有着不可替代地位的国家级科研单位。我也从进所时的一个20多岁的青年变成了年近80岁的老人。忆夕看今,思绪万千。我深深感到,个人的命运是与所的命运、国家的命运联在一起的。我在所工作的几十年中,岗位很平凡,但可以自慰的是,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无论从事何工作,我都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做我该做的事情;无论经历什么样的风雨坎坷,从未动摇过我对党的忠诚。我坚信,只要中国共产党存在,我们国家就有希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强,有什么能比这些更让人舒心呢!

我离休已有20多年了,离休以来,我和老伴都享受着党和国家给予离休干部的优厚待遇,享受着所领导及全所同志对我们离退休人员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对此,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也许由于我的人生与电子所有着太多太多的联系,我离休这么多年,仍时刻关心着所的建设与发展,关注着所的成长与变化。这些年,看到新的所领导班子那么有朝气,看到所取得了那么多的科研成果,看到所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我从心眼里感到高兴!吴一戎所长在2011年所工作会议上、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他说;“我们高质量地完成了创新三期的任务;保障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完成尤为出色,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了一项国家奖和两项部委级奖。从科研经费上来讲,我们所又创新高,2010年突破10个亿”。我作为电子所的一分子,真的是十分欣慰。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建所55周年,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我获得了所党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我深感荣幸。但我深知,这是党组织对我的鼓励。我要更好地做到人离休思想不离休,做到一辈子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余热,尽己所能,多做些有益于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事情,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