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灰岩芋属(Carlephyton)隶属于天南星科,为马达加斯加特有属,包含4个物种。分子系统学证据表明,该属与马达加斯加北部分布的林岩芋属、 斑岩芋属共同构成天南星科家族中特征鲜明的石生植物分支。
2025年1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与津巴扎扎动植物园、塔那那利佛大学组成联合科考队。在马达加斯加北部达莱纳地区进行野外本底调查期间,科考队关注到一个林下地生的灰岩芋属居群,该属植物通常被认为是典型的石生类型。经野外初步观察,该灰岩芋属植物叶为宽心形-箭形,与2012年在该地区发表的Carlephyton darainense相似,但其黄色的肉穗花序以及单雄蕊的雄花序,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
围绕该灰岩芋属植物开展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团队在文献查阅和标本比对基础上,结合形态解剖和扫描电镜观察,确认其为灰岩芋属新物种。形态上,该新种具有单雄蕊的雄花,雄蕊单枚且排列疏松,与属内所有其他物种具合生雄蕊的特征形成对比。其内部紫色的佛焰苞、黄色肉穗花序以及短而呈深紫色的花柱,使其易与同近缘种C. darainense区分开。
科研人员还梳理了该属所有物种,修订了该属的分类检索表。新种的产地达莱纳地区,位于马达加斯加北部的洛基马纳巴托保护区内。该区域以较高的生物特有性和脆弱的生态系统著称,而此次新种的发现进一步凸显了其保护价值。
该新种被命名为中-非中心灰岩芋,是灰岩芋属中首个被报道生长在林下的地生物种,而同属其他物种均生长于岩石上。该新种独特的生境偏好,提示灰岩芋属内可能存在不同的适应性进化路线,为后续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hytoKeys上。
新种中非中心灰岩芋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