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研究揭示共享传粉者在群落内植物间接相互作用中的驱动机制

2025-10-17 武汉植物园
【字体:

语音播报

中国横断山脉地区是全球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其中,一季开花的植物超100种,传粉昆虫多达数百种,然而,学界对这些植物是如何共享传粉者资源,从而实现稳定共存的机制尚不明晰。

为解答这一生态学问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团队在香格里拉县,选取了一个具有120余种虫媒开花植物的高山草甸群落开展深入研究,揭示了隐藏在传粉网络中,植物间间接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团队收集了近7000次昆虫访花记录,测量了93种焦点植物和258种传粉昆虫的功能性状,构建了膜翅目和双翅目传粉者网络,以及涵盖所有植物和传粉者的整体网络。

结果显示,植物间间接相互作用出现频率约为植物-传粉者直接相互作用的六倍。这些隐形联系增强了网络嵌套性,且这种结构模式使依赖少量传粉者的特化植物,能够与吸引众多传粉者的泛化植物共享访问者,有效减少了竞争,维持了群落的高度多样性。

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自身特征在间接相互作用中发挥关键作用。在蜂类网络和整体网络中,花冠管长度差异,是决定植物间能否产生间接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因素,这反映了不同口器长度的蜂类对花型的选择限制。而在双翅目网络中,开花期长度影响最大,这是因为双翅目昆虫寿命短、觅食时间有限,它们更倾向于访问开花期较长的植物。连接一旦建立,花丰度成为决定作用强度的核心因素,丰富的植物就像网络中的“枢纽”,吸引大量传粉者,并带动邻近植物访问。

当同时考虑植物和传粉者特征时,研究发现,中性过程(由植物与传粉者丰度共同驱动)和生态位过程(植物与传粉者间的形态匹配和物候重叠驱动)均能有效预测植物间的间接相互作用,但中性过程的预测性能相对更强。这表明,在高山草甸中,“数量优势”通常比“完美匹配”更重要。

因此,传粉网络并非简单的成对互动集合,而是由复杂间接通路支撑的精密生态网络。物种消失不仅削弱直接互动,还会破坏它为其他植物搭建的间接联系。

该研究量化了植物间间接相互作用的普遍性及其对网络结构的贡献,揭示了这些作用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保持植物和传粉者丰富的数量格局,以及完整的开花物候和形态多样性,是维持高山草甸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隐形支架”。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Ecology)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

中国横断山脉地区高山草甸群落外貌及代表开花植物和传粉昆虫

植物间间接相互作用的驱动机制及其对网络结果的影响

打印 责任编辑:曹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