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研究开发出可热封的纤维素甲酸酯生物塑料薄膜

2025-09-29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传统的石油基塑料薄膜因不可生物降解且回收率低,已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开发绿色生物基塑料薄膜。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特殊的线性柔性结构,成为制备生物塑料薄膜的理想材料。然而,纤维素基生物塑料由于耐水性差、缺乏热封性,其实际应用受限。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前期对木质纤维素熔盐水合物预处理及相关功能材料开发的基础上,通过绿色、温和的熔盐水合物预处理及酯化反应,开发了兼具高取代度和高聚合度的纤维素甲酸酯。通过流延法获得的纤维素甲酸酯生物塑料薄膜(CFF)展现出良好的耐水性和热封性。

与传统的纤维素基玻璃纸原纸和石油基聚乙烯(PE)薄膜相比,CFF具有更高的拉伸强度和韧性,其湿强度为72.9 MPa,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纤维素基生物塑料膜。由于预处理和酯化取代导致的去结晶化,这种CFF还表现出独特的热封性,其热封强度为61 MPa,显著高于所有已报道的纤维素生物塑料。此外,CFF具有出色的包装性能,包括对水蒸气、空气和油的高阻隔性,高透明度,良好的印刷适性和抗菌性能,满足高质量纤维素基包装薄膜的应用需求。

更重要的是,与玻璃纸原纸和PE膜相比,这种生物塑料在自然填埋或堆肥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可循环回用性,对环境影响较低。其制备过程绿色,具有规模化生产的潜力,未来有望替代石油基绿色薄膜,广泛应用于高品质绿色包装和功能性先进应用领域,如作为柔性基膜用于太阳能电池和电子器件等。

相关研究成果以A Green Carbon-Based Cellulose Formate Film Bioplastic with High Wet Strength, Excellent Heat Sealability, and Recyclability Fabricated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为题,发表在Small。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纤维素甲酸酯膜的制备与性能对比

打印 责任编辑:梁春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