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近代物理所在致密核物质性质理论研究方面获进展

2024-08-19 近代物理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中心研究员雍高产在核物质相结构与中子星“超子谜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快报B》(Physics Letters B上。

核物质相结构的探测研究是当前国际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热点之一,对探索宇宙早期、晚期演化奥秘以及对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强相互作用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STAR合作组致力于通过净质子高阶关联涨落的实验测量来探讨核物质相变临界点,但最新STAR高统计量实验数据似乎未显示净质子高阶关联函数的明显涨落。

大质量中子星内部存在超子”几乎是所有理论家的共识。而中子星内部超子的存在会导致预期的中子星最大质量明显小于天文观测值。这就是所谓的中子星“超子谜团”。解决这一谜团的关键是确定高重子密度下的超子势。STAR实验等基于金-金原子核碰撞来探测超子势,但较难剔除当前看来依然未知的、非奇异重子高密核物质状态方程等对超子产生及其集体流的影响。

科研人员基于改进的、能够同时再现相关能区不同实验数据的多相输运模型模拟研究发现,单-双奇异重子比值以及质子椭圆流敏感于重离子碰撞中的夸克物质形成。通过与实验数据比较,研究发现了金-金原子核碰撞生成夸克物质的临界碰撞质心能量约在4GeV左右,给出了核物质强子-夸克相变边界上的一个“点”。

同时,该研究基于平均场的核内级联模型及热剩余退激模型,提出利用超子、超核次级束流来探讨超子-核子相互作用及高重子密度下的超子势,通过测量反应中发射的超子提取常密、高密核物质中的超子势。这种探测研究超子势的方法减少了各种理论的不确定性。进而,该工作讨论了相关实验的可行性。

论文链接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