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上海光机所单次曝光准相位差波前检测研究取得进展

2023-11-03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提出了基于多焦斐波那契波带片的改进型单次曝光准相位差波前传感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

相位差波前传感器对光学硬件无特殊要求、环境要求低、无需校准、光路紧凑,具有良好的测量精度。作为一类定量波前测量和图像恢复的常用手段,相位差技术已成为自适应和主动光学系统中波前传感器的主要技术之一,可用于望远镜自适应光学系统和大功率激光装置光学检测系统等。传统相位差法的波前检测精度受限于焦面和离焦面的不确定分离距离,且需要多次数据采集获得多幅强度分布图,无法实现实时检测。

科研人员改进了传统相位差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焦斐波那契波带片的改进型单次曝光准相位差波前传感技术。斐波那契波带片可使焦面和离焦面产生固定间距,故在给定系统参数的情况下,探测器记录的任意两相邻面之间的分离距离保持不变,可有效克服不确定分离距离对波前检测精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单个探测器可同时采集包含焦面和离焦面的图像阵列,并将其应用于实时定量波前检测;探测器可放置于非焦面位置,以避免焦平面能量对探测器靶面的损伤,可用于高功率激光装置。研究表明:单次准相位差法具有装置紧凑、恢复速度快、操作简单、实时性好等优点,可应用于实时波前测量和图像恢复等领域;多焦斐波那契结构在x射线成像和太赫兹探测领域颇具应用潜力。

研究工作得到上海市“扬帆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图1. (a)基于多焦斐波那契波带片的单次准相位差波前传感装置,(b)强度阵列,(c)多焦斐波那契波带片的中心附近区域放大图。

图2. 实验结果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