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藻类每年为地球贡献近一半的固碳量,是海洋碳汇的重要驱动者和气候调控者。自然环境中,藻类与细菌密不可分、关系复杂,同时,细菌对藻类的生长代谢和生态功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一方面,细菌可促进藻类生长,例如前期研究发现固氮细菌群落可以支持聚球藻在不添加外源营养盐条件下长期存活,可能是寡营养大洋中驱动浮游植物固碳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细菌可抑制甚至杀藻,在近海富营养化水体或藻华末期,溶藻细菌常被认为是导致藻华消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调节海洋生物泵碳汇过程。海洋中藻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成千上万种不同分子的交流,但目前对于这些小分子及其介导的菌藻互作关系与机理了解颇少。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海洋碳汇与能源微生物研究组,筛选到一株具有广谱杀藻活性的海洋细菌。研究发现了该菌可通过合成并释放新的小分子物质3,3',5,5'-四溴-2,2-联苯二酚(简称4-BP)实现对硅藻、绿藻、甲藻等多种藻类的致死效应,并明确了4-BP的合成基因簇(主要包括编码分支酸裂解酶、核黄素依赖性卤素酶和细胞色素P450的三个基因)。进一步,该研究揭示了4-BP的杀藻机理主要是抑制藻类光合系统电子传递链中的关键物质—质体醌-9的合成,同时严重干扰其他重要代谢过程。该研究揭示4-BP的合成基因在全球海洋多种多样的细菌中广泛存在,是海洋中可被细菌用来抑制藻类的化学分子工具。科研人员室内模拟的藻华水体中添加4-BP后,发现了赤潮藻的光合作用被明显抑制,有效阻止藻华暴发,证明4-BP在藻华防治方面的应用潜力,并提出了4-BP有望被开发为新型的高效除草剂(已申报专利)。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The ISME Journal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该工作由青岛能源所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完成。
细菌杀藻物质4-BP合成基因簇在全球海洋及多种细菌中的分布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