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广州地化所揭示上寒武统排碧阶SPICE事件的地球化学成因

2023-04-04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全球范围内上寒武统排碧阶地层中普遍记录了一次碳酸盐岩稳定碳同位素(δ13Ccarb)正向漂移事件,即SPICE(Steptoean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事件。关于SPICE事件的成因,研究普遍认为是由于在广泛的大洋缺氧/缺氧硫化条件下有机质埋藏增加,但存在较大争议。如图1所示,研究发现在全球区域等时沉积地层中残余有机质(干酪根)同时富集重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而驱动这种协同变化的可能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究。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地科学卓越中心博士研究生王浩哲在导师、研究员廖泽文和副研究员程斌的指导下,选取新疆塔里木盆地英东2井和中深1井上寒武统沉积地层以探讨其SPICE事件记录特征,发现有机/无机稳定碳同位素协同正向漂移的同时伴随有一次有机质稳定氢同位素组成(δDorg)的负向漂移。经过调研古环境及地质历史上生物固碳机制与古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提出该事件期间pCO2逐渐降低,同时pO2突然增加可能会诱发一些浮游生物通过CCMs(CO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s)机制利用海水中HCO3(富集13C、亏损2H)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导致图2最右侧耦合的同位素变化特征(δ13Ccarb13Corg/δDorg)。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的支持。  
  论文链接:12
图1.全球可对比的SPICE事件分布(a)及同位素(δ13Ccarb13Corg)漂移特征(b)  
图2.SPICE事件期间CCMs主导的光合作用约束的耦合碳氢同位素协同变化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