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湿地植物绿狐尾藻强耐铵特性及生理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2022-06-02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近年来,利用湿地植物绿狐尾藻构建的污水净化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废水控制特别是高铵污染废水治理方面效果显著,已在我国南方多地推广应用。但绿狐尾藻强耐铵的特性及生理机制仍缺乏系统性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团队以强耐铵的湿地植物绿狐尾藻为研究对象,从分子和生理角度较系统地研究了绿狐尾藻对铵的生理响应特性及耐受高铵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水培条件下,绿狐尾藻在0.5-20mM的铵处理下能够很好的生长,且对铵的耐受浓度达30mM。研究初步揭示了绿狐尾藻的强耐铵作用机制,即矿质离子调控植物体内游离铵的平衡,以及通过增加N代谢酶GS/GOGAT的活性和抗氧化酶SOD的活性,加速了铵的代谢,缓解铵毒。研究结果为利用绿狐尾藻构建的人工湿地进行高铵污染废水的高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难点问题方面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以Physiological response and tolerance of Myriophyllum aquaticum to a wide range of ammonium concentrations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和湖南省水利科技攻关项目等的资助。

绿狐尾藻在不同铵浓度下的生长特征

打印 责任编辑:江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