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科学家对历史上首个X射线黑洞双星系统作出更精确测量

2021-02-19 国家天文台
【字体:

语音播报

[video:20210219科学家对首个恒星级黑洞作出更精确测量]

  北京时间2月19日凌晨,《科学》(Science)和《天体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的三篇文章联合发布了对历史上发现的第一个恒星级黑洞——天鹅座X1(Cygnus X-1)的最新精确测量结果。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牵头)的三个团队分别独立对黑洞的距离、质量、自旋及其演化做了目前最为精确的测量和限制,发现此系统包含了一个21倍太阳质量的黑洞,且其自转速度极接近光速。这是迄今发现并确认的唯一一个黑洞质量超过20倍太阳质量且自转如此之快的X射线双星系统。

  天鹅座X1是一个X射线双星系统,除了包含可产生X射线源的致密星之外,还包含一个蓝巨星。这个系统于1964年被美国探空火箭首次发现,其中致密天体究竟是黑洞还是中子星的问题一直是高能天体物理研究领域的热点。物理学家索恩和霍金曾经为此立据打赌,霍金认为它是中子星。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观测证据表明这个致密天体是黑洞,霍金才签字认输。

  然而,对于这个系统的性质缺乏精确的测量。2011年,苟利军与合作者对这颗黑洞的性质首次做了一次精确测量的尝试,得出的结果是:这个黑洞系统与地球的距离为6067光年,质量为14.8倍的太阳质量,并发现黑洞的视界面在以72%的光速转动。2013年,欧洲航空局盖亚卫星(GAIA)发射升空,计划对银河系内的10亿颗恒星的距离进行精确测量,包括天鹅座X1在内的X射线双星。盖亚卫星给出的天鹅座X1的距离比之前的距离远一些,约为7100光年。

  在《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澳大利亚柯廷大学教授米勒-琼斯带领的团队,利用美国的甚长基线干涉阵列(VLBA),通过三角视差方法对天鹅座X1的距离再次进行测量和确认。团队将新的观测数据和之前的观测数据相结合,同时消除了天鹅座X1的喷流运动所导致的系统误差效应之后,得到天鹅座X1黑洞的最新距离,结果为7240光年,精度达到8%,这个距离和盖亚卫星给出的距离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合作团队重新分析光学数据,发现黑洞质量增加了50%,增加到了21倍的太阳质量,精度为10%,这是X射线双星系统中目前唯一一个主星质量超过2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X射线双星系统。

  黑洞自转仅仅影响靠近黑洞视界面大约几百公里的范围,因而需要利用位于此区域的吸积盘所产生的光子能量更高的X射线波段数据来推断。苟利军率领的研究团队结合新得到的距离和质量的测量结果,分析了X射线光谱数据,从而对黑洞的自转速度进行了精确限制,相比之前的测量结果,发现此次测量的黑洞转动更加极端,黑洞视界面正在以至少95%的光速自转,这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以如此高速度转动的黑洞系统。详细的分析过程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上。同时,这一关于自旋的总结结果也在《科学》文章中进行阐述。

  系统参数完整且高精度的测量使团队可以对此系统的演化过程做出一个更严格的限制。同为《科学》论文合作者的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曼德尔领衔了另外一篇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上关于恒星演化的研究论文,文章表明,要想形成如此重量且转动极快的黑洞,星风损失应该要比之前预计的小好几倍,而此黑洞的前身星重达60倍的太阳质量。

  精确的系统参数测量给我们提供了和引力波所探测到的黑洞进行比较的机会。天鹅座X1的自转极快,这和引力波所发现的黑洞系统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转动特征,这意味着此系统很有可能与引力波系统有着完全的不同形成机制。

  苟利军及学生赵雪杉、郑雪莹是发表在《科学》上的论文合作者,并作为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天体物理学报》发表关于黑洞自转精确测量的文章。

  论文链接:123 

天鹅座X1系统想象图(版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Radio Astronomy Research)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