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植物所等在青藏高原中部高程变化及其生态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1-02-19 植物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新生代以来,印度次大陆板块向欧亚大陆东南俯冲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的隆升事件塑造了当今亚洲的地形、地貌,改变了高原南、北的气候系统,并且影响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分布和生态系统格局。目前,青藏高原中部作为高原原型已有众多研究,但对青藏高原中部高程变化的认识仍存在较大争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宇飞团队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团队以及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晓东团队合作,在考虑古今温度和纬度差异变化的情况下,以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约2400万年前的小型草本、挺水植物——蕨类苹属化石的发现为基础,结合化石同层围岩中的孢粉组合分析,首次估测了青藏高原中部高程变化,研究估测伦坡拉古湖平面的海拔范围约在2990至3690米,量化了2400万年前当地的温度和降水数据。研究人员结合古动物学和沉积学证据,重建了伦坡拉古湖周围暖温带针阔混交林植被和生态系统,并对比发现在渐新世晚期,藏中高原的高程变化可能驱动了高原中部及南、北坡植被生态系统的分异。研究工作为认识青藏高原抬升动态过程及其相关生态学效应提供了生物学实证。

  相关研究成果于2月13日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植物所博士谢淦、孙斌和副研究员李金锋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植物所王宇飞、古脊椎所邓涛、地球环境所刘晓东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科院植物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以及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的资助。

  论文链接

  化石(a-b)和现存(c-f)的小型挺水植物——蕨类苹属,重建的晚渐新世(距今约24百万年)伦坡拉古湖周围暖温带针阔混交林植被和生态系统(g),以及高原中部及南、北坡植被生态系统的分异(h)

打印 责任编辑:阎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