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10月27日至28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赴成都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并作专题报告。
在“科技创新与‘十四五’规划”院士专家座谈会上,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汇报了成都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情况。成都将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天府实验室“四位一体”创新平台;同时将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等,通过多管齐下,助力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与会院士专家纷纷表示,成都科技创新发展成效和前景规划令人欣喜。成都科研基础良好,要更好地整合科技资源,发挥好自身积累优势,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企业也应加大研发力度,积极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对接,加强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成都市副市长曹俊杰表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目光要放眼至四川、成渝、全国乃至全球。院士专家是成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发挥好院士专家作用,进一步整合力量,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高鸿钧认为,一要进一步深化院市合作,做实、做强、做大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吸引更多的中科院优质资源聚集,助力天府新区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二要加快谋划国家级平台项目落户天府新区,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加快谋划集聚国家级人才,做好融合发展,争创国家实验室;三要利用好中科院人才优势,发挥好智库作用,加大领军人才特别是杰出青年人才的引进,为推动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调研期间,高鸿钧听取了部分在川院士对中科院学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应邀在成都市“创新思维月讲坛”上作《科技创新与中国科学院》专题报告,并听取了天府新区科创中心建设和中科院成都科学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院士专家座谈会现场
高鸿钧在成都市“创新思维月讲坛”上作报告
与天府新区座谈
调研中科院成都科学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