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征文活动官方网站 活动介绍 组织机构 活动流程 活动进展 全部文章 评选原则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优秀奖
中科院走出的联想  
发布时间:2011-10-28 文章来源:杨元庆 【字号:      】
联想是一家从中科院里走出来的企业。2004年,原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在公司成立20周年的庆典上给予了联想这样的评价:联想“为中国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引起了中国科技界观念的彻底改变”。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中科院院长的路甬祥则对联想自身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始终保持活力,成为世界上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今年8月12日,白春礼院长到联想进行调研时说:“希望看到生机勃勃,不断前进的联想”;并进一步表示:“中国科学院将一如继往地支持联想继续做大做强”。
可以说,从联想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得到了中科院各级领导的持续关注。中科院“科学求实的作风”,“五湖四海博大包容的胸怀”,以及“放眼全球,追求卓越的精神”通过柳总等老一辈的言传身教深刻的影响着每一个联想人,也为今天联想文化的形成以及成绩的取得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经过27年的发展,联想已经成长为一家年营业额超过210亿美元、业务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的国际化公司。前不久,联想集团重返世界五百强,并跨入了全球前三大PC公司的行列。

中科院的支持成就联想

联想的成立是中科院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的直接结果。1983年5月4日,中科院和北京海淀区委签订新技术联合开发协议,计划把海淀区建成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第一流产品的新兴经济区。到了1985年,中关村里登记在册的企业已有148家,其中就包括联想。

由于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非公资本在法律保障和民众信任上都存在不足,当时,包括联想在内的这些企业都注册为“集体所有”或“全民所有”。此时的中科院,一方面像一棵大树一样为这个特殊时期的联想“遮风挡雨”;另一方面又在制度上给了联想充分的自由。比如在公司成立初期,中科院就给予了联想“三权独立”的政策,使联想获得了财务管理、人事任免、经营决策三方面权利,让整个公司能够从一开始就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经营发展和参与竞争。

到了1997年,中科院又创造性地进行了院属企业产权机制改革,同意联想设立员工持股会,这一举措使联想的创业者、管理者和主要骨干能够以主人翁的心态,设计和布局联想的未来,为联想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又是在中科院的大力支持,当时的联想实施了资产重组计划,新的联想集团宣告成立。两年后,经国务院批准,中科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代表中科院行使直接投资企业的出资人权利,继续加快推进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了包括联想在内的众多中科院旗下公司的活力。

事实证明,中科院不仅是孕育联想的摇篮,也是支持联想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联想才得以从当初11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今天员工超过27000人的国际化企业。同时,中科院作为联想的缔造者和控股股东,也从联想的快速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产学研结合铸就经典范例

作为一家诞生于中科院的IT企业,这些年来,联想与中科院也在科技创新方面开展了许多紧密的合作。特别是在2009年12月份完成的,由联想与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的863高效能计算机项目,不仅成为联想与中科院合作中的一个经典案例,也为中国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了一个范本。

2008年4月,为了缩小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规模突破、体系结构创新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科技部的支持下,联想、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承担了“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项目中的“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及关键技术研究”的课题。

该课题按照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组织。联想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百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负责千万亿次机技术研究规划并参与千万亿次机关键技术研究;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要承担百万亿次机系统评测、应用软件移植与优化等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要承担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并承担部分系统软件开发。

经过三方的协同努力,一台百万亿次的高效能计算机终于在历时一年多后研制成功,其性能列世界TOP500的第19位、中国TOP100的第2位。与此同时,还获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应用成果和关键技术,培养了一批高性能计算方面的人才,促进了国产高性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这个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中国的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了一个范本,我们的体会有以下两点:

首先,科研项目应该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如果科研项目的承担单位中既有企业,也有高校和科研单位,就能使我们的研发不仅可以取得诸多创新性的技术成果,更关键的是这些成果的成熟度高,可直接投入实际使用,形成系列产品。

其次,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基础上,应该强调以应用为导向。比如在该项目中,承担的单位既有研制系统的研发单位,还有使用该系统的用户单位,这样的搭配能够使科研项目从设计开始,就具有明确的应用目标,适合实际应用的需求。

分享联想经验

中科院是中国最大的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基地,一直鼓励科技人员带着科研成果创业,而经过公司化改制和股权的社会化改造的两轮改革之后,中科院诞生了一批优秀企业。如果让联想和其它企业分享经验的话,我认为,除了中科院的长期支持和关注之外,联想的成功还来源于三大法宝的支撑。

第一法宝是愿景。联想从来不是小富即安的企业,我们总是在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从代理国外品牌,到做自己的品牌,到成为中国第一、亚太第一,再到今天的全球领先。正是这样不断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把一个个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里程碑。

第二个法宝是战略。确立了目标,我们总能通过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有力的执行来实现它。一旦战略重点明确之后,我们又能迅速分解成可推进的具体计划,并且让组织、人员、流程、目标、考核、激励与之匹配起来,保证战略的可落实、能衡量、有保障。

第三个法宝是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创新、业务模式和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战略落实的坚强支柱。

正是在这三大法宝和中科院的支持下,联想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截止到2011年6月,联想连续七个季度成为全球前五大电脑厂商中增长最快的企业,并连续九个季度超越市场平均增幅。

联想的脚步不会停歇,我相信,在中科院各级、各界领导的支持和全体联想人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世界上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关闭窗口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