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佛大学数学教授、“菲尔茨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先生根据自己十多年来创立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的办学经历,提笔写下了征文《中国科学院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阐述了他对中科院在未来发展中的期望。
关于中科院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丘成桐认为,年轻人的培养,尤其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以及构建公正的学术评审制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年轻人的培养方面,丘成桐认为,最好的研究都是年轻时做出来的,因此保持年轻人的活力是关键。他建议:“在培养年轻人的同时,科学院还需要不遗余力地争取真正有能力、仍处在学术活跃期的世界级大师,才能够带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第一流的年轻学者向前走。”同时他还表示,在邀请大师方面,中科院应更加开放,与其请几十位兼职学者,不如请两三位全部时间在中国,为中国的教育和研究真正作出贡献的学者。
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面,丘成桐表示:“期望至少有一半的优秀学生能在国内念博士,否则国家在教育上花了那么大的多功夫,却没有好学生留下,这样下去,中国是永远没有办法做好的研究、办好的大学。”他在文中建议道:“科学院在北京中关村设一个科大分部,创建一个小范围培养最好人才的机制,将选拔出来的高年级本科生集中在科学院本部培养,这批最好的学生毕业后能有一批留在国内深造。”
丘成桐认为,当前国内学术界的评审制度没有一个清楚的标准,不晓得谁是真正的好,谁是真正的不好,而评审制度的不公平会影响到整个年轻人的意愿。建议中国应当学习美国吸收人才的经验,建议一套公正的同行评审制度,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最后,丘成桐建言中科院的未来发展,强调应当重视基础研究,他表示:“如果基础研究得到的资助不够,科学很难发展,很多重要的基础研究成果往往是偶然发生的,我们要允许这种发展,所以,我希望科学院能创造出做研究的灵活性,至少要允许一小部分研究人员可以从事没有限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