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遗传发育所在花的干细胞活性调控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文章来源: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4-25 【字号: 小  中  大   

  被子植物的花由花分生组织(又称花原基)形成。花分生组织产生于花序分生组织。与花序分生组织相比,花分生组织有限生长并且产生特定大小和形状的花器官,这个过程伴随花器官的形成和干细胞活性的终止。在拟南芥中,MADS家族转录因子APETALA1 (AP1) 调控花发育过程的起始,并且作为花同源异形基因调控外层两轮花器官的形成。此外,AP1 可以抑制最外轮花器官萼片叶腋处形成更多花原基。尽管对于AP1调控开花和外轮花器官形成的机制已经被广泛研究,但是AP1 到底如何抑制萼片叶腋处的干细胞活性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课题组的研究表明,AP1可以通过直接抑制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 LONELY GUY 1 (LOG1) 及直接激活细胞分裂素降解酶 CYTOKININ OXIDASE3 (CKX3) 以减少AP1 基因表达区域的细胞分裂素含量,从而维持了正常的花分生组织的有限生长。此研究结果对于分子育种,特别是作物穗粒数的控制,有一定借鉴意义。
  该研究成果于4月21日在线发表于PNAS 杂志。焦雨铃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韩莹莹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的资助。细胞分裂素的测定由国家植物基因中心(北京)植物激素平台褚金芳博士等协助完成。

 

遗传发育所在花的干细胞活性调控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