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南京古生物所早白垩世昆虫化石及地层研究获进展
  文章来源: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4-17 【字号: 小  中  大   

  甘肃酒泉盆地是我国陆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盆地内白垩系称为新民堡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虽经长期研究,其时代意见仍不统一。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春团队在甘肃酒泉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工作,在玉门地区下沟和中沟组地层中采集了大量昆虫标本。这些标本不仅为昆虫分类和古生态重建提供了线索,也为各地区下白垩统的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证据。  

  最近,南京古生物所硕士研究生郑大燃在张海春指导下,在酒泉盆地中沟组首次发现了丰富的巴依萨昼蜓(Hemeroscopus baissicus Pritykina, 1977)成虫以及石蚕巢化石。基于新材料,对昼蜓科和昼蜓属的鉴定特征进行了修订,详细讨论了其所属层位的时代,并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迁移途径。巴依萨昼蜓的地层分布较为局限,产于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Zaza组、蒙古西部Dzun-Bain组、韩国Dongmyeong组和北京西山卢尚坟组。研究表明甘肃酒泉盆地中沟组可与辽西阜新组、北京卢尚坟组、韩国东明组相对比,时代为早阿尔必期。巴依萨昼蜓于阿普特期最先出现于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早阿尔必期扩散到中国西北部、东北部和韩国南部。  

  该成果于近期在线发表在国际古生物学专业期刊Cretaceous Research  该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联合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Zheng Daran, Zhang Haichun, Zhang Qi, Li Sha, Wang He, Fang Yan, Liu Qing, Jarzembowski E.A., Wang Bo, 2014. The discovery of an Early Cretaceous dragonfly Hemeroscopus baissicus Pritykina, 1977 (Hemeroscopidae) in Jiuquan, Northwest China, and its stratigraphic implicationsCretaceous Research, doi:10.1016/j.cretres.2014.02.020.

酒泉盆地剖面露头及昆虫化石

巴依萨昼蜓分布及其扩散途径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