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地质地球所揭示油气二次运移输导层连通性量化表征及其应用
  文章来源: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4-14 【字号: 小  中  大   

  油气二次运移是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制约着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及空间分布,其发生取决于实际地质条件下运移动力和通道阻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前人在运移动力方面的定量研究已趋完善,但对于运移通道的研究仍长期停留在定性阶段。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室博士后雷裕红和合作导师罗晓容研究员等针对我国陆相盆地油气勘探中面临的油气成藏问题,提出输导层的概念和建模方法,充分利用勘探开发所能够提供的实际资料,实现了对碎屑岩层系盆地中油气运移通道的量化表征,为油气成藏机理和过程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基础。  

  输导层定义为区域盖层之下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单元,为既具有孔隙空间和渗透能力又具有流体动力学连通性的输导体的总和。其中有效输导体在宏观上几何连接,油气运移发生时相互之间具有流体动力学连通性。他们确定了砂岩层系输导层模型建立及量化表征的基本工作程序:1输导层段确定:选择区域盖层之下由各种资料及对油气运聚特征认识所能够确定的最薄的地层单元;2输导体的几何连通性分析:采用离散型随机模型方法对碎屑岩系各种沉积相条件下的砂岩体分布及其叠合关系进行分析;3输导层的流体动力学连通性分析:通过古今流体指标,分析输导层内的流体连通特征,修正输导层几何连通输导体模型;4输导层输导性能的量化表征:描述输导层孔渗物性的参数均可描述输导层非均匀性特征,实践证明,渗透率是最为理想的参数。在研究过程中,他们把沙三段输导层定量表征的结果应用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发生于上新世的油气二次运移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已发现的油田和油气显示,预测的远景区块也得到钻探证实。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Lei et al.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connectivity and conductivity of sandstone carriers during secondary petroleum migration, applied to the Third Member of Eocene Shahejie Formation, Dongying Depression, Eastern China.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14, 51: 268-285)。  

  原文链接

 

由网格划分的单元柱组成的砂岩体分布模型(A)及用砂地比表征的二维输导层模型 

 

沙三中亚段输导层连通性及输导性能的量化表征图 

 

沙三中亚段输导层中古近纪末期原油运移路径及其中运移通量的模拟结果。图中红线勾勒出已发现油田的范围。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