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古脊椎所在临夏盆地发现一种新的晚中新世柴达木兽化石
  文章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2-21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史勤勤博士在临夏盆地发现了一种新的晚中新世柴达木兽化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57卷2期)上。

  柴达木兽(Tsaidamotherium)是一种体型中等的麝牛类牛科动物,生活于晚中新世早期。柴达木兽的角的形态十分特殊复杂,可称之为“角器”:顶骨之上有一个大的圆盘形的骨质结构,称后角盘;真正的角心退化,位于角盘之前、眼眶上方,并且两侧角心不对称。这种近似“独角”的角心形态在所有牛科动物中绝无仅有。最早的柴达木兽化石发现于中国青海柴达木盆地,材料稀少,并自步林1935年首次报道以来,一直再无此类化石发现。而临夏盆地柴达木兽的发现是相隔七十多年之后的该类牛科动物的第二次发现。

  临夏盆地的柴达木兽新种——短吻柴达木兽(T. brevirostrum)在年代上与属型种大致相当,但新种的真正的角心部分更加退化,额窦缩小位于角器之下,代表了一种更加特化的类型。新种的发现还补充了柴达木兽的面部特征,包括鼻骨极度退缩并增厚,鼻孔侧缘生长赘生骨疣,上颌骨短而高等等,这些面部特征同样特化而罕见。

  柴达木兽的角器后部形态类似现生麝牛角心基部的赘生骨疣,因此其角鞘形态可能也与麝牛角鞘基部类似,呈圆形隆起,而非常见的直立角鞘。尽管柴达木兽的角盘与头骨的纵轴之间存在微弱的扭转,但角盘本身及头骨都为对称结构。柴达木兽的面部很短,鼻孔窄高,表明其或许与现生高鼻羚羊、羚牛类似,具有一个扩大的鼻腔,以适应相对寒冷的气候环境。临夏盆地的柴达木兽化石产地位于盆地的西南边缘,其环境特征或许与盆地中央稍有不同。虽然柴达木兽的化石材料十分稀少,但其分布范围较广,并有可能分布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狭长山林地带。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图1 短吻柴达木兽(Tsaidamotherium brevirostrum)正型标本

  

图2 短吻柴达木兽(Tsaidamotherium brevirostrum)雌性头骨

  

图3 柴达木兽头骨及下颌线条合成图(a)和头部复原图(b)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