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南京土壤所设施菜地土壤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研究获进展
  文章来源:南京土壤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09-29 【字号: 小  中  大   

  邻苯二甲酸酯又名酞酸酯(Phthalate esters, PAEs),作为增塑剂被广泛应用于农膜、油漆、化妆品、塑料制品等行业生产中。全球每年酞酸酯用量大约为600万吨,2011年中国酞酸酯用量达到220万吨。PAEs作为一类内分泌干扰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已经被欧盟、美国以及中国列为优先控制类污染物。PAEs已经成为全球传播最广的污染物之一,广泛分布于水体、空气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并在多种蔬菜等农产品中积累,产生了严重的潜在健康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农膜、化肥和农药投入设施农业系统,导致了设施土壤PAEs污染。但是,有关设施菜地农膜使用模式对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的影响却鲜有报道。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滕应研究员课题组在国家环保部环保公益项目的资助下,较为系统地调查了我国典型农区城郊设施蔬菜基地土壤的PAEs污染现状,发现设施菜地土壤邻苯二甲酸酯污染与农膜使用模式和类型以及覆膜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主要来源于农膜和畜禽粪便类有机肥。

  结果显示,设施蔬菜与水稻轮作的种植模式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残留量,这一发现为我国设施农业土壤邻苯二甲酸酯污染防治与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80 (2013) 265-273。

    论文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