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30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致了大量外来物种的入侵,并加速了外来种在国内的扩散和爆发。这项研究是由武汉植物园丁建清课题组、华南植物园黄宏文研究员和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Richard Mack教授合作进行,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BioScience 2008年第4期,该杂志于3月27日在网页上为本文还专门刊发了新闻稿,美国科学协会所属的EurekAlert!等众多国际媒体也迅速报道了这项研究。
中国30年来的对外开放,如急剧增长的对外贸易、频繁的人员交流,以及日益增多的开放港口等导致了更多外来种的传入。1999年以来,海关截获的入侵物种数量迅猛增加。快速发展的交通业又促使了这些外来物种在全国各地扩散传播,文中通过对公路、铁路、水运和民航等各种交通途径的快速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后认为,不断扩展的高速公路、铁路网和国内民航使外来生物更容易“搭车”遍布全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外来物种入侵和爆发的比例明显增高,与交通业的发展程度成正比。
近年来,中国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作者认为,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一些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为有害生物传播提供了便捷通道,一些目前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入侵种可能通过大型工程扩散到西部和北部;同时,施工本身也破坏了原生生境,使外来入侵植物“趁虚而入”。文章指出,北京为2008年“绿色奥运”战略治理入侵害虫美国白蛾,但“绿色奥运”的一些准备工作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为了美化北京城区景观,大量外来草种和苗木被不断引进,这些植物不仅可能携带外来病虫害,它们自己逸为野生后也可能给环境带来威胁。文中还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生入侵植物危害,以及近年来的“宠物热”对入侵种扩散的作用。
中国每年因为入侵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千亿元。控制外来入侵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作者呼吁通过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增强防范风险意识,提高政府关注程度和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来加强我国对外来入侵种的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