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物理所在铁基超导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8-04-07 【字号: 小  中  大   

    近日,物理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闻海虎研究组,通过在镧氧铁砷 (LaOFeAs) 材料中用二价金属Sr替换三价的La,成功将空穴载流子引入系统,发现有25 K以上的超导电性。该超导体名称为锶掺杂镧氧铁砷,分子式为 (La1-xSrx)OfeAs。这是第一个在铁基新超导材料中合成出空穴掺杂超导体的工作,具重要意义。这个工作否定了日本研究人员2月18日在美国化学会志(JACS)上发表文章中的断言,即在该系统中实现超导的关键因素是电子型掺杂,即用F-1替换O-2,超导体分子式为La(O1-xFx)FeAs,而空穴掺杂不行。目前在空穴掺杂一边发现25K以上的超导电性,将大大拓宽该类材料的探索和研究范围。此次突破为后期的更高温度超导体的研制、高温超导机理科学问题研究以及可能的应用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另外由于该材料本身的一些优点——较长的相干长度和较高的上临界磁场,也会有一些潜在应用。该工作已经在《欧洲物理快讯》Europhysics Letters 82, 17009 (2008)发表,相关工作已经获得专利保护。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973项目和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