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乌鲁木齐天文站GPS工作取得新进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7-12-06 【字号: 小  中  大   

    由中国地震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中国气象局、教育部等六部委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一期工程基础上建设的二期工程——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目前进入实施阶段,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参加了此项工作。

    从2006年10月初开始,乌鲁木齐天文站副研究员张阿丽组织有关测绘人员、地质人员对拟选定的站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勘选和实地观测,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整理出了GPS基准站图上设计报告、勘选技术报告、勘选实施方案、土建方案、基准站设计书、初步设计报告等一系列技术文件,此后将试测结果与各种方案报告报送了地壳工程中心。

    经过中心专家组论证,最终确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新建两个基准站,即巴音布鲁克GNSS基准站和乌拉斯台GNSS基准站。

    在得到“陆态网络”的建站批复后,在和静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阿丽副研究员在土地部门和草原监理所办了征地手续批复事宜。目前,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即可进入实施阶段。只是由于新疆的气候原因,待等明年天暖之后动工开建。

    “陆态网络”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为主,辅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人卫激光测距(SLR)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等空间技术,结合精密重力和精密水准观测技术,对地球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变化进行监测。它的建设对于研究中国大陆构造环境变化规律,探求其对资源、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推动自然灾害预测和地球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将使乌鲁木齐天文站在天文地球动力学方面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拓展。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