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多通道位置独立可调滤光片研究取得新进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7-08-22 【字号: 小  中  大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少伟博士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研究的多通道位置独立可调滤光片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应用物理快报》上(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0, 211113 (2007))。

    王少伟博士提出一类基于分形结构的多通道滤光片(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024250.4),其中各个通道位置都可独立调节,因此可以设计制备出通道位置分别与特定波长对应的多通道滤光片,比如光通信的1.30m和1.55m两个波长,或闪电探测的777.4nm和868.3nm两个最强特征峰。通过简单的分形规则,就可以轻易地获得通道位置独立调节的双通道、三通道甚至更多通道数的滤光片,克服了传统多通道滤光片通道位置无法独立调节的困难。王少伟博士通过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从实验上证实了上述设想的可行性。Applied Physics Letters审稿人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研究结果发表后,很快被转载到专门用来介绍国际前沿研究焦点领域的最新一期Virtual Journal of Nanoscale Science & Technology上。

    多通道滤光片由于可以同时获取多个特定通道的信号,因此是波分复用(WDM)等光通信领域中的重要光学元件之一,同时也是闪电探测和遥感等领域的重要光学元件之一。这类滤光片可以在保持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高的信噪比,因此可以在简化仪器结构的同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系统的信噪比,为仪器的微小型化、轻量化和提高分辨率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然而,传统方法设计的多通道滤光片各通道之间都是相互关联、无法独立调节的。如果无法独立调节某个通道的位置,就难以设计制备出特定通道位置的多通道滤光片,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