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青海盐湖所利用低品位固体矿生产氯化钾关键技术获得重要进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7-04-03 【字号: 小  中  大   

    云南省思茅地区江城钾盐矿,与国际富矿含钾石盐资源相比较,氯化钾含量低,矿的杂质种类多,特别是结构复杂,给采矿和加工带来很大困难。多年来,采富矿弃贫矿,使现有采矿井内积存了大量的灰绿色贫矿,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005年12月云南江城泰裕钾肥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项目组科研人员认真分析了国内外的技术发展趋势,经过多次分析对比,开发出适合资源特点的新工艺,解决了回收率低、生产工艺复杂的难题。

    2007年3月“以灰绿色钾石盐废矿为原料制取年产一万吨氯化钾工业性示范装置”项目,在云南江城泰裕钾肥有限公司开工建设。 通过双方合作,将云南江城泰裕钾肥有限公司的资源优势、管理优势、市场开拓优势、资金优势与发挥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科研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制取钾盐的科研成果与经验和具有的创新能力优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使以灰绿色钾石盐(废矿)为原料制取年产一万吨氯化钾工业性示范装置在云南省产业化。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为云南省地方农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还可以为云南省培养和锻炼一批钾盐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人才。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