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化学所在肿瘤鉴别诊断用磁共振造影剂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7-01-22 【字号: 小  中  大   

    在科技部“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化学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高明远研究员课题组在磁性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其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方面开展了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该课题组以小肿瘤的早期鉴别诊断为切入点,深入开展了表面带有功能基团的生物相容性磁性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其在肿瘤早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他们以扎实的前期工作为基础,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相容性磁性纳米晶体的“一锅”反应制备技术,通过选用双羧基PEG做稳定剂,成功地利用一步反应制备出表面带有羧基基团的生物相容性磁性纳米晶体。利用磁性纳米晶体表面的羧基与抗肿瘤抗体进行共价耦联,所得到的耦联物在动物活体内表现出明显的肿瘤靶向功能及辅助小肿瘤鉴别诊断的磁共振造影功能。这一实验结果表明,该课题组建立的全新的合成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利用该技术制备的磁性纳米晶体有望被用于疾病的诊断研究中。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先进材料》(Adv. Mater., 2006, 18, 2553-2556)上。

    磁性纳米微粒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生物分离、磁共振造影、磁靶向药物、肿瘤的磁热治疗等诸多方面。然而,到目前为止,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尤其是生物体内应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瓶颈。生物体内应用,作为磁性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终极目标,要求磁性纳米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同时还要具备表面功能性。利用磁性纳米材料表面功能基团与可识别病灶的功能(大)分子进行耦联,是实现磁性纳米晶体在疾病鉴别诊断中应用的最可行的手段之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