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甜高粱燃料乙醇研究获实质性进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6-11-23 【字号: 小  中  大   

    据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介绍,甜高粱燃料乙醇研究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甜高粱燃料乙醇可望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未来大规模生产的“生物石油”。

    作为一种抗旱高能能源作物,甜高粱的茎秆汁液和籽粒是用来生产乙醇的理想原料。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中科院兰州分院的支持和中科院植物所甜高粱种植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院地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对适宜在甘肃种植的甜高粱品种和种植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试验研究及推广工作,今年在甘肃省定西、白银2市5县的提灌地、川地、旱地、山坡地、盐碱地等多种区域近千亩土地上试种了10多个品种,并筛选出了4个优良品种,其亩产量达8吨以上,汁液含糖量达20%左右。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其控股公司“白银中科天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甜高粱燃料乙醇联产工艺研究方面也取得实质性进展。研究人员利用重离子辐照培育出了新菌种,通过甜高粱榨汁直接发酵工艺得到了9%以上的酒份,将发酵时间缩短为16小时,仅为粮食(如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发酵时间的四分之一。这项工艺将对节约能源、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降低建设资金产生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甜高粱燃料乙醇联产产业化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专家组的论证和甘肃省发改委的批准,这一项目的后续深加工联产酵母味素及葡聚糖产品生产线现已在位于甘肃省白银市的中科院产业园提前建成并即将投产。按照规划,甘肃省在“十一五”期间将建成40万亩甜高粱种植基地和年产10万吨的燃料乙醇生产厂。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