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上海技术物理所成功研发氮化镓紫外探测器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6-11-14 【字号: 小  中  大   

    促进人体钙吸收离不开它,晒多了,皮肤、眼睛会受伤害,紫外线真让人又爱又恨。最近,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诞生的一种小如绿豆的紫外探测器,将有望成为人们贴身的紫外线“哨兵”,随时随地报告紫外线强度,提醒人们进行适当防护。

      托在指尖,新研制的紫外探测器仅约3毫米见方,“体重”才50毫克。采用了新型的氮化镓材料,这只“小眼睛”对紫外光分外灵敏。据介绍,作为半导体材料近年来的后起之秀,氮化镓对紫外线“情有独钟”,紫外线照射强度越大,它产生的光电流就越强,即使非常微弱的紫外线,也能让它“来电”。但它对一般可见光不理不睬,因此探测紫外线格外精准。

    紫外线中,波长为315-400毫米的UVA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防止佝偻病,但波长小于315毫米的UVB、UVC,却能对人的皮肤、眼睛造成很大的伤害。随着阳光中紫外线强度的增加,UVB和UVC会不断增多。天气预报播报的紫外线指数,只能告诉大家一天中到达地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可能的最大损伤程度。何时紫外线强度达到“伤人”的临界点?只要将这只“小眼睛”往阳光下一放,结果即时出现。到底是打伞,还是涂防晒霜?涂防晒指数多高的防晒霜?有了精准的科学数据,自然能作出最佳选择。

    灵敏的探测精度,小巧的身材,这位“超轻量级”紫外线“哨兵”的市场前景格外被看好。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这种自主研发的探测器可以方便地被安在手机、手表中,也可做成小夹子,夹在衣物、皮包上。目前该器件已在国内实现量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