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BESIII超导磁体组圆满地完成了绕线848匝的任务,比原计划进度提前了一个月,为BESIII工程整体进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BESIII超导磁铁组进行前期工艺摸索和精心准备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指挥部于2005年2月底召开了BESIII超导磁体绕线工艺评审会,对线圈的绕制技术要求、工艺规程、质量监测、岗位责任制、设备及人身安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加工进度和完成日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在7月中旬前完成线圈绕线和固化的任务。
会后,高能所实验物理中心领导给予高度的重视和直接的指导,组织了高效精干的队伍。从绕线负责人、班长到每个操作者、品管人员,人人任务明确、职责清楚、思想统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提前完成任务,为工程改造做出贡献。
从3月2日开始,绕制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在绕线负责人黄炳松和班长赵玲、周谨的带领下,实行每天双班制,每周工作六天。为了保持洁净,绕线区处在较未封闭的塑料棚里,他们工作在直径3米的大桶中,四周都是没有固化的环氧树脂胶,为了避免胶对人体的伤害,他们穿着透气性不好的工作服和鞋,戴着双层手套(一层是乳胶不透气),日复一日,在大棚中一干就是八个小时。工作台一天天在升高,通往工作台上的梯子不断在更换、在加长,为了节省时间,他们甚至少喝水少上厕所。随着操作一天天熟练,班产量从3匝到4匝,半月后就达到日产10匝。为了更快地完成任务和进一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超导磁铁组及时制定了超产措施,使日产量增加到12匝,最后达到14匝。在绕线过程中,机械尺寸、电绝缘性能的检测人员也尽心尽职的负责质量监督。
这一大型超导磁体在生产中有很大的技术难度,超导磁铁组首先改进了绕线机上许多不足之处,完善了弓状压具,加工了大型真空袋,采用先进的脱模技术,做出了高品质的对地绝缘,解决了轴向高度差不均匀等许多关键技术。当生产中出现问题时马上报告,各级领导和部门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加以解决。
下一步,超导磁铁组将面临更艰巨的组装、调试任务,全体同志们决心再接再厉,争取按期保质完成超导磁铁系统的研制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