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天气预报准不准?
  文章来源: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4-07-01 【字号: 小  中  大   

  

    只要一洗车,必定会下雨;

  特意将雨具放入包中,却碰上一整天艳阳高照;

  看到发布的高温预警,美美地穿上小短裙出门,却被突来的大风吹个透心凉……

  相信不少人遇到过类似堵心的情况。为什么明明看了天气预报后做出的决定会“不准”呢?带着这个疑问,小编采访了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高性能计算研究中心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研究的李晴岚博士。

  天气预报看似很简单,只有寥寥几句话,但实际上,要做出精准的天气预报,工程量是非常的大。而且,气象是一个大环境,大气运动本身又十分错综复杂“天有不测风云”就是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的根本原因所在。“几个小时前刚刚发生的事情,在几天前就预报出来是不可能的。”

  另外,天气预报所测的是一个范围,很难做到定点、定时、定量。比如,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而下雨时已是深夜,大家正在睡梦中,没能看到下雨。有时候南山区在下大雨,而龙岗区阳光普照,那么在龙岗区的人也没有看到下雨。凡此种种,都会让公众觉得天气预报不准确。

  其实人们对于天气预报的不良印象还有个心理学的原因:出于思维的特点,人们总是会牢牢记住给他们造成不愉快经历的过程,而忽略带来愉悦的过程,这就是记忆的选择性。所以,对于天气预报,人们总是会非常清楚地记住误报和漏报,而忽略准确预报。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广东省气象局对暴雨预报准确率的考核要求是30%,而深圳在暴雨预报准确率上平均做到了50-60%。天气预报属于诊断预测科学,其准确性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步呈逐步精确的趋势但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以前只是单纯地靠把脉等诊断,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了CT、B超等科技仪器,准确性大大提高了,但仍会有不准确的情况出现。目前,气象局已经改变了每天发布一次气象预报的做法,而是将预报精确到了小时和具体地区,建议公众对临短时天气预报情况多加关注。

  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深圳市气象局展开全面合作,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在气象预报方面先后参与了大运会气象预报保障服务、台风短临预报、台风致灾机制研究和台风灾害预报等方面工作,相关技术已经应用于气象预报实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