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为促进国家科研科普教育基地科学教育与教育系统科学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科学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共同推动我国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6月1日至2日,青少年科学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举行。来自中科院、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协以及大专院校、中小学、植物园、博物馆、科技馆、社会自然教育机构等国内外140多名代表齐聚武汉植物园,交流经验,开拓思路,为我国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青少年科学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设置“青少年科学教育理论发展、实践和挑战”和“探索青少年科学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和途径”两个主题,共20个大会报告及专题报告。来自中科院科普传播局、教育部课程领导力和创新教育实验区、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11家科教机构、以及武汉市等4家中小学校的相关专家分别就科学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校教育系统和国家科教基地等非正式教育系统之间的有效融合,以及科学教育发展的经典案例等分别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科普与出版处处长徐雁龙介绍了中科院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之路。教育部课程领导力和创新教育实验区专家吕文清分享了发达国家科学教育的走向与启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崔鸿详细地梳理了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三次浪潮和国内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德国慕尼黑生态中心主任Marc Haug提出在自然教育和环境教育中要为孩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上海自然博物馆将展览资源与学校基础课程内容相结合,设计衔接学校课程的科学教育活动。武汉振兴路小学让学生走出去,联合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科教资源合作开展自然笔记大赛等科学教育活动。武汉洪山一小以体验性的跨学科整合学习为主要特色开发“善做”课程。
武汉植物园作为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利用的核心机构,以及国家重要的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在践行科学教育,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方面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大会上,武汉植物园梁琼对园科学教育综合体系构建作了主题报告。武汉植物园致力于科学教育活动的开拓、探索与创新。依托园区植物资源和科研人才优势,面向科技兴国的国家教育战略需求,尊重未成年人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分层设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校学生和社会家庭提供植物科学教育服务,开展了“自然课堂”、“高校科学营”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学教育课程。并通过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合作,共同推动科学教育的科学评估,以便持续完善科学教育的发展。下一步,武汉植物园将重点推进科学探究与科学实践、研学旅行等工作,构建“课堂—探究—实践—拓展”综合体系,并将在理论构建、实践操作、教育融合、科学评估、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持续完善科学教育的能力,力争构建我国科学教的重要平台。
会议组织了部分学校及武汉植物园等其他科学教育机代表就如何将学校科学教育与科研院所科学教育有机融合展开了专题讨论,分析了我国科学教育的迫切发展需要以及学校的科学教育需求与社会科教资源衔接不畅的现状,并就如何加强科研院所等高端科教资源何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结合开展了充分交流,提出了建立全省科教体系定期联席会等机制,以更好地促进我省科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此次研讨会聚合植物园等科研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教育系统、社会自然教育机构等领域专家,搭建了促进国家科教基地与学校充分交流的桥梁,探讨并提出了我国科研科普教育基地科学教育与我国义务教育充分融合、协同发展的新举措、新模式。研讨会得到了科教基地和教育界双方高度一致的认可,相信将为我省甚至我国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与引导。
本次青少年科学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由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科院武汉分院、中国植物园联盟主办,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支持,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武汉科学普及研究会承办。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自然课堂说课
科学小实验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