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研发出的一种新型分子,显示出作为一氧化碳中毒高效解毒剂的潜力,与当前正在测试的其他分子比较其副作用更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一氧化碳中毒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急诊医疗问题。中毒多发生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中,如室内天然气燃烧设备出现故障,或汽车在封闭车库内运行。目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唯一方法是以氧气疗法帮助体内排毒。然而,近一半的幸存者仍会出现长期的心脏和脑部损伤,临床亟待找到更有效的疗法。
此次,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工程蛋白分子疗法,其作用机制类似“海绵”,能够从血液中吸附一氧化碳。新型分子基于一种细菌中天然的代谢调节蛋白,该蛋白可感知极微量一氧化碳。团队对其进行工程改造,使其能高度选择性地结合一氧化碳,而不干扰体内的氧气或其他重要分子。
在小鼠实验中,该疗法能迅速从红细胞中清除一氧化碳,并使其通过尿液安全排出体外。与其他蛋白疗法不同,新型分子几乎不会引起血压变化,避免了传统血红蛋白可能导致的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等副作用。
研究团队表示,这一分子的低副作用和高效能使其极具临床应用前景,未来或能在急诊室甚至急救现场通过静脉注射,快速解除一氧化碳中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