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在新一期《执行器》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这种材料对人造肌肉力量和收缩长度的影响。这些发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为不同的应用量身定做纤维。
在发表于《仿生学》上的另一项概念验证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了该纤维作为活细胞支架的情况。研究发现,这种纤维(被称为纤维机器人)可被用来开发人体活动系统的3D模型。
研究人员用类似橡胶的材料制成了气球状管子,并将其封装在纺织护套中,从而制造出了可变形的纤维。用气泵给气球内部充气会使护套膨胀,导致它变短。他们测量了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纤维的受力和收缩率,以了解材料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更结实、直径更大的纱线会产生更强的收缩力,用于制作气球的材料也会影响收缩的幅度和力度。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可根据设备所需的性能来定制材料特性。如果将这种设备做得足够小,就有可能将其用于织物成型和其他纺织应用,包括可穿戴设备和辅助设备。
在一项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是否可将形状改变的纤维用作成纤维细胞的支架。成纤维细胞是结缔组织中的一种细胞类型,有助于支持其他组织或器官。
他们研究了细胞对变形纤维运动的反应,以及对纤维结构中使用的不同材料的反应。结果发现,这些细胞能够覆盖甚至穿透纤维机器人的编织鞘。在这项研究的3D动态培养中,细胞可存活长达72小时。
研究人员表示,纤维机器人非常适合作细胞的支架,其能改变频率和收缩率,为细胞创造更合适的环境。研究最终的目标是将这些纤维作为干细胞的支架,或者在未来的研究中使用它们来开发人造器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