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一直被称为“国王杀手”的死亡帽菇(毒鹅膏)可能正在失去威力。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种对付致命蘑菇毒素的潜在解毒剂。
死亡帽菇高15厘米,有着不起眼儿的黄褐色或黄绿色顶部,味道相当不错。其毒素会导致呕吐、癫痫、严重的肝损伤甚至死亡。如今,每年有数百人因食用有毒蘑菇死亡,其中90%是由死亡帽菇造成的。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它是如何致人死亡的。
研究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在蘑菇毒素(α-鹅膏蕈碱)进入细胞所必需的人体生化途径上。而解毒剂——一种名为吲哚菁绿的化学物质能够阻断这一途径。5月16日,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上报告了这一发现。
“这太棒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化学家Helge Bode说,“α-鹅膏蕈碱确实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化合物之一。”
中国中山大学王巧平、万国辉与国际团队首先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创建了一个人类细胞库,每个细胞都有不同基因的突变。然后,他们测试了哪些突变有助于细胞在α-鹅膏蕈碱中生存下来。
这种“CRISPR-Cas9筛选”显示,缺乏一种名为STT3B的功能性酶的细胞能够在α-鹅膏蕈碱中生存。STT3B通路是将糖分子添加到蛋白质中的生化途径的一部分,阻断这一通路会以某种方式阻止α-鹅膏蕈碱进入细胞。
王巧平说,没有人知道STT3B在α-鹅膏蕈碱的毒性中发挥了作用,“我们对这一发现感到非常惊讶”。研究人员打算继续研究STT3B通路是如何让α-鹅膏蕈碱进入细胞的。
接下来,研究人员筛选了大约3200种化合物,寻找一种可以阻断STT3B活性的化合物。最终他们发现了吲哚菁绿,后者是美国柯达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一种染料,此后一直用于医学成像。研究发现,注射吲哚菁绿的小鼠只有50%死于α-鹅膏蕈碱中毒,而未注射吲哚菁绿的小鼠则有90%死亡。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吲哚菁绿用于成像。因为这种化学物质在一定剂量下是安全的,所以研究人员希望尽快在人体中进行测试。
葡萄牙波尔图大学毒理学家Félix Carvalho说,时间将是这类研究的关键。研究人员在小鼠暴露于α-鹅膏蕈碱4小时后开始用吲哚菁绿进行治疗,但大多数吃了死亡帽菇的人在病情加重后的24至48小时内没有被送进医院。“那时可能已经太晚了。”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7714-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