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干细胞结合3D生物打印造出眼部组织

2022-12-23 科技日报 张佳欣
【字体:

语音播报

眼睛的外层血—视网膜屏障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布鲁赫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图片来源: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EI)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眼科研究所(NEI)研究人员使用患者干细胞和3D生物打印技术,打印出一种支持视网膜感光的光感受器的眼组织——外层血—视网膜屏障的细胞组合。这一成果为研究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和其他眼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模型,将促进人们对致盲疾病机制的理解。

  外层血—视网膜外屏障由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组成,视网膜色素上皮被布鲁赫膜与富含血管的脉络膜毛细血管隔开。布鲁赫膜调节绒毛毛细血管和RPE之间的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交换。在AMD中,称为脉络膜小疣的脂蛋白沉积物在布鲁赫膜外形成,阻碍其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RPE分解,导致光感受器退化和视力丧失。

  研究人员在水凝胶中结合了3种未成熟的脉络膜细胞类型:周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然后,他们将凝胶打印在可生物降解的支架上。几天后,这些细胞开始成熟,形成致密的毛细血管网络。在第9天,研究人员在支架的反面种植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打印的组织在第42天达到完全成熟。

  组织分析、遗传和功能测试表明,打印组织的外观和行为都类似于天然的外层血—视网膜屏障。在诱导应激下,打印组织显示出早期AMD的模式,如RPE下的脉络膜小疣,并进展到晚期干性AMD,其中观察到组织退化。低氧导致湿性AMD样外观伴随着脉络膜血管过度增殖,并迁移到RPE下区域。用于治疗AMD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可抑制血管过度生长和迁移,并恢复组织形态。

  研究团队解决的技术挑战包括生成合适的可生物降解支架,以及通过开发一种温度敏感型水凝胶来实现一致的打印图案,这种水凝胶在冷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条纹,但当凝胶变暖时会溶解。良好的一致性使研究人员能更精确地量化组织结构。他们还在细胞混合物中优化了周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比例。

打印 责任编辑:梁春雨
  • 新发现155个基因表明人类仍在不断进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