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考古学家在苏拉威西岛发现的动物壁画。图片来源:《科学进展》
世界最古老的动物壁画很可能在印尼,而且和猪有关。
近期,《科学进展》发布了这项考古发现:在印尼苏拉威西岛南部的洞穴里,来自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3头猪的壁画以及几只手的模具,其历史可追溯至45000年前。
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亚当·布鲁姆是格里菲斯大学的考古学者,2017年,他带领团队发现了关于3头猪的壁画遗迹——当地人甚至都对这些洞穴里的“宝藏”一无所知。这一发现也让布鲁姆和同事非常震惊,因为这是整个地区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具象动物画之一。
苏拉威西岛上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洞穴艺术作品,但布鲁姆等人新找到的画作很可能早于目前该地区已知的所有同类作品。
壁画上的3头猪中每一头都长1米多,由红色颜料绘制而成。经鉴定可能是苏拉威西岛疣猪,这种短腿野猪为该地特有,独特的面部疣也是该物种的一大特色。布鲁姆等人发现,从新发现的壁画上收集的矿物至少有45500年的历史。这意味着最早的现代洞穴艺术并非产生于冰河世纪的欧洲,而起源于更早的时代。
洞穴艺术作品中有含量极低的铀,因放射性特点其会逐渐衰减为其他元素。借助铀系测年法,考古学家可以对壁画上的微量元素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壁画年代。
考古挖掘表明,苏拉威西岛疣猪对当地的早期狩猎者有重要意义,这是该地区数千年来最常见的狩猎物种。在其他相对晚期的洞穴壁画中,疣猪的形象也有出现。研究者表示,这些野猪在艺术创作中的频繁出现,暗示着人类的狩猎文化对这种本地物种保持了长期关注,包括动物本身的行为生态学及其代表的象征意义。
此外,这一发现增加了人类曾在东南亚诸岛上存在的证据。据推测,早期人类离开非洲后,越过了这些岛屿,并在65000年前抵达澳大利亚。但在苏拉威西岛上的人类化石数量不够充足,研究者尚无法排除其他可能。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d464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