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火星盖尔陨石坑大洪水暗示生命或曾存在

2020-12-03 科技日报 张佳欣
【字体:

语音播报

  大约40亿年前,火星赤道上的盖尔陨石坑曾发生过规模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洪水。根据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收集的数据,以及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康奈尔大学、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联合进行的分析,这暗示了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这项名为《盖尔陨石坑大洪水的沉积物及其对火星早期气候的影响》的研究发表在日前的《科学报告》期刊上。

  这场特大洪水很可能是由一次大型陨石撞击产生的热量引发的。热量释放导致火星表面的冰融化,释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汽凝结形成的水蒸气云使这颗红色星球上产生了短暂的温暖而潮湿的环境,进而造成了可能遍及整颗星球的暴雨。这些水进入盖尔陨石坑,然后与从夏普山(盖尔陨石坑中心的一座山)下来的水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山洪暴发,沉积了丘陵平原的砾石山脊和横纹地区的脊槽带。

  “这是我们首次用‘好奇号’观测到详细的沉积学数据,发现了特大洪水。”该研究合著者阿尔贝托·费伦说,“以前,大洪水留下的沉淀物没有被探测器的数据识别出来。”

  与地球上的情况一样,在水和风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质特征,在火星上已冻结了40亿年。这些特征传达了过去塑造行星表面的过程。论文主要作者、杰克逊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埃扎特·海达里介绍,这样的地质特征包括盖尔陨石坑沉积层中出现的巨型波浪状特征——通常被称为“巨峰”或反向沙丘,高约30英尺,间距约450英尺。

  海达里说,这些反向沙丘表明了大约40亿年前火星盖尔陨石坑底部流动的大洪水,这些洪水与大约200万年前地球上冰融化形成的特征相同。

  “好奇号”火星车团队已经证实,盖尔陨石坑在古代曾有持续的湖泊和溪流。这些长期存在的水体清晰地表明,陨石坑及其内部的夏普山可能支持微生物生存。

  “从地质学角度来看,早期火星是一颗极其活跃的行星。这颗行星具备支持地表存在液态水的条件——而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费伦说,“所以早期的火星是一颗宜居行星。”

  但是火星上到底有人居住吗?下一辆火星车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 嫦娥五号:钻取采样完成
  • “嫦娥”登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