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米粒大小的便携式太赫兹激光器,其工作温度为250K(-23℃),可用于饼干大小的插入式冷却器。这项研究将推动太赫兹激光器在医学成像、通信、质量控制、安全和生物化学等诸多领域“大显身手”。
此前,基于芯片的紧凑型激光器已经攻克了从紫外线到红外线的大部分电磁频谱,使开发相关数字通信、条形码阅读器到激光指示器和打印机的技术成为可能。但频谱的一个关键区域仍然未能突破——位于红外光和微波之间的太赫兹(THz)频率。
去年,苏黎世理工大学物理学家杰罗姆·法斯特带领的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QCL),由上百层砷化镓和铝砷化镓交替组成,工作温度为210k(-63℃)。这一发明被认为是弥合半导体电子和光子源之间所谓的“太赫兹间隙”的重大突破。然而,它仍然需要笨重而昂贵的低温冷却器,苛刻的冷却条件将紧凑型太赫兹激光器的技术限制在了实验室环境中。
如今,这种限制已不复存在。11月2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科学家采用清洁三能级系统设计策略,在一块芯片上制造出一种米粒大小的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约为4太赫兹),其工作温度为250K(-23℃),在饼干大小的插入式冷却器工作温度范围之内。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纳米科学研究所的凝聚态物理学家米里亚姆·维蒂洛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因为提高太赫兹激光器的温度一直是研究的长期目标。
研究人员表示,室温太赫兹源可以与室温下工作的太赫兹探测器配对,目前他们正在开发这一技术。这种结合可能推动太赫兹成像仪等技术的出现,或者在机场、航空公司等地检测是否有隐藏的爆炸物、非法药物,甚至假药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