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科学家发现绕白矮星旋转的巨行星

证明大质量行星可在恒星塌缩后继续“生存”

2020-09-17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字体:

语音播报

  英国《自然》杂志16日公开一项天文学最新发现:美国科学家团队首次公布了一颗木星大小的行星绕白矮星旋转的证据。这一发现为一种理论提供了坚实依据,即大质量行星能够在白矮星形成期间迁移到附近轨道,并继续“生存”下去。

  虽然科学家一直有所猜测,一些白矮星的轨道上可能会存在行星,但长久以来,人类从未在此探测到完整的行星。这是因为,白矮星其实是类太阳恒星发生坍缩、大气被剥离后剩下的核。白矮星一般和地球差不多大小,质量是太阳的一半左右。但这样一颗与地球体积相当的白矮星(比如说天狼星的邻星Sirius B),表面重力却约等于地球表面的18万倍,在此高压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

  迄今发现的大部分系外行星,都围绕最终会形成白矮星的恒星旋转。一旦这些恒星燃尽储备的氢,它们会先演化成红巨星,再膨胀,然后吞噬掉附近轨道的所有行星。正因如此,周围的任何行星都不太可能在恒星的白矮星阶段还能继续绕其旋转。

  然而此次,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任务的数据,包括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天文学家安德鲁·范德伯格在内的研究团队,报告发现一个巨行星候选体(被称为WD 1586b)对白矮星WD 1856+534每1.4天凌星一次。研究人员估计,WD 1586b的质量不会超过木星的14倍。

  研究团队假设,当WD 1856+534的前身星演化成一颗红巨星时,为了避免被摧毁,WD 1586b当时必须距离这颗宿主恒星超过1个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然而,目前阶段尚不清楚它是如何抵达观测到这一附近轨道的,这里距离白矮星估计有四个太阳半径(或距离白矮星约等于水星到太阳距离的1/20)。

  根据他们的模拟,研究人员认为,当这颗恒星演化成白矮星时,WD 1586b由于与行星系遗迹中的其他行星相互作用,被抛射到了附近的轨道。

打印 责任编辑:张芳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