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小柯”秀

2020-09-14 中国科学报
【字体:

语音播报

  《科学》

  科学家绘制人类不同组织遗传调控效应图谱

  国际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团队绘制出人类不同组织中的遗传调控效应图谱。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

  研究人员表示,GTEx项目的建立表征了人类组织上转录组的遗传效应,并将这些调控机制与特质和疾病关联起来。

  研究人员介绍了版本8数据的分析,并检查了来自838个死后捐赠者49个组织的15201个RNA测序样品。研究人员全面地表征了顺式和反式基因表达和剪接的遗传关联,显示出几乎所有基因都存在调节关联,并描述了潜在的分子机制及其对等位基因异质性和复杂性状的多效性贡献。

  利用组织的多样性,研究人员提供了对遗传效应的组织特异性见解,并表明细胞类型组成是了解人类组织中基因调控机制的关键因素。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z1776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DPP-1抑制剂Brensocatib治疗支气管扩张疗效显著

  英国邓迪宁威尔医院James D. Chalmers团队研究了二肽基肽酶1(DPP-1)抑制剂Brensocatib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疗效。该研究近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支气管扩张患者病情容易恶化,被认为与嗜中性粒细胞炎症有关。包括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内的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其活性和数量在支气管扩张患者基线时的痰液中增加,且在病情恶化时进一步增加。Brensocatib是一种口服可逆的DPP-1抑制剂,DPP-1负责激活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

  研究组进行了一项临床2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招募了256名前一年至少有两次恶化的支气管扩张患者,按1:1:1随机分组,其中87名接受安慰剂治疗、82名接受10mg Brensocatib治疗、87名接受25mg Brensocatib治疗,每日一次,持续24周。对首次恶化的时间、恶化率、痰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安慰剂组首次恶化时间的第25百分位数为67天、Brensocatib 10mg组为134天、Brensocatib 25mg组为96天。与安慰剂相比,Brensocatib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首次恶化的时间,Brensocatib 10mg组的恶化校正风险比为0.58、Brensocatib 25mg组为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安慰剂组相比,Brensocatib 10mg组的恶化率比率为0.64,差异显著,Brensocatib 25mg组为0.75,差异不显著。

  治疗24周后,两种剂量的Brensocatib均降低了痰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活性。Brensocatib组中牙齿和皮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

  总之,Brensocatib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24周,可有效降低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改善临床疗效。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56/NEJMoa2021713

  《细胞》

  氧化代谢驱动神经干细胞永生化机制

  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Juergen A. Knoblich研究组,揭示了氧化代谢驱动肿瘤发生过程中神经干细胞永生化。该成果近日发表于《细胞》。

  他们证明了由线粒体融合诱导的代谢重编程可以限制肿瘤诱发细胞(TICs)的永生化,并触发其不可逆的致癌作用。使用单细胞转录组学,他们发现果蝇脑肿瘤包含一个快速分裂的干细胞群体,该群体特征是氧化磷酸化(OxPhos)的上调。他们结合了靶向代谢组学和体内遗传筛选,以证明OxPhos是永生化肿瘤细胞所必需的,但在神经干细胞(NSCs)中却是不可缺少的,从而引起肿瘤。

  利用体内NADH / NAD +传感器,他们显示NSC在永生化过程中OxPhos的确增加了。阻断OxPhos或线粒体融合会使TIC停滞,并通过受损的NAD +再生阻止肿瘤发生。他们的工作在细胞代谢与肿瘤起始细胞永生化之间建立了独特的联系。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7.039

  《细胞—代谢》

  温暖型肠道微生物可阻止骨质流失

  瑞士日内瓦大学Mirko Trajkovski课题组发现,温暖通过肠道微生物来阻止骨质流失。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代谢》。

  研究人员表明,温暖(34°C)通过增加小梁骨的体积、连接密度和厚度来防止卵巢切除术引起的骨质流失,从而提高成年雌性以及年轻雄性小鼠的生物力学骨强度。温暖适应型微生物群的表型复制了温暖引起的骨骼效应。温暖和温暖型微生物群移植均可逆转卵巢切除术引起的胫骨转录组学变化,并增加骨膜骨的形成。

  组合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分析表明,温度增强细菌多胺的生物合成,导致体内总多胺水平更高。补充精胺和亚精胺可增强骨骼强度,而在体内抑制多胺生物合成限制了对骨骼有益的保暖作用。这些数据表明,温热暴露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的潜在治疗选择,同时为其在骨病中的益处提供机制。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0.08.012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 《自然》要览
  • 星际访客“奥陌陌”或是一团宇宙“尘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