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云南昭通发现640万年前最接近金丝猴祖先化石

2020-09-03 中国新闻网 胡远航
【字体:

语音播报

  记者2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研究人员在云南昭通水塘坝发现一组三件640万年前中猴化石标本。该组化石的发现,证实此前科学家提出的金丝猴的祖先是由云南地区的一种猴科动物演化而来。

  该研究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主持,研究成果于近日分别以《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中新世猴科最东部的代表——奔德里中猴在中国昭通的发现》和《东亚最古老的疣猴类跟骨》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人类学权威刊物《人类进化》上。

  据介绍,中猴是最早被学术界记录的灵长类动物化石之一,160多年前就发现于希腊雅典附近的Pikermi地区,后来在伊朗、阿富汗、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地都有发现,是地理分布最广泛的非人灵长类化石代表之一。

  昭通中猴化石标本发现于2009年和2010年,是这一物种在欧亚大陆最靠东部的化石记录,也是该属种在东亚首次发现。新发现的中猴为一雌性个体,体重大约为7.26-7.11千克,与昭通古猿大体处于同一时代。详尽的解剖学特征对比和定量分析表明,昭通发现的中猴与欧洲的发现为同一个种。

  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之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称:距今700万年开始,全球气候开始变干冷,中猴沿着欧亚大陆南部的热带亚热带森林走廊一路向东,到昭通相对暖湿的“避难所”幸存下来。

  研究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教授Dionisios Youlatos表示,灵长类跟骨功能分析可反映中猴的运动方式,从而折射其生存环境和迁移路线。

  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学系主任Nina G. Jablongski认为,“欧洲中猴在昭通生存下来,最终演化成部分或全部现生亚洲疣猴,更可能是现生金丝猴类的最原始的祖先。”

  事实上,20世纪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多项形态学研究推测,亚洲金丝猴的祖先应是类似中猴的古灵长类,但古生物学者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支撑。2012年,分子生物学的一项研究推断金丝猴最早的祖先应是在距今670-730万年期间由云南地区的一种猴科动物演化而来。昭通水塘坝发现的化石证实了上述推断。

打印 责任编辑:董凯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